浅谈案例演示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更新。案例演示教学法正是基于传统案例教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师生感情的融洽。
  关键词:案例演示;经济法;教学
  
  案例教学法创于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学科教学。经济法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更新。案例演示教学法正是笔者积累教学经验,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案例演示法的含义与具体操作
  案例演示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具体包括案例的查找、案例的演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评判。它强调真实的细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再现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错综复杂的案情,积极查找知识、启迪智慧、锻炼能力。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分组:将所教的学生按照人数进行分组,每组大概十人,并选出组长。第二步,任务布置与角色分配:在讲授某一个新内容前或后,布置一个组的学生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的案例,并且要求组长对他们几人进行角色的分配:何人负责演示、何人负责分析、何人负责总结、何人负责评判。第三步,演示案例,此为案例演示法的核心:要求该组学生将案例的内容在课堂上演示出来,而不是口头表述或在板书。第四步,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演示学生的表演技巧,分析案例本身提出的问题,分析其他同学对该案例的理解和提问。第五步,总结案例:由一个同学对他们这一组的案例知识进行总结,总结这一组的整体表现,总结案例所体现的知识点。第六步,评判:由该组的一个学生对该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评判;由其他同学进行评判。最后,教师和其他同学根据这组同学的表现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查找、演示、分析、总结及评判,是完成一个完整案例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指导者,他负责做最后的评判总结。
  二、案例演示法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传统案例教学法常见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先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案例加以说明;或者教师先讲授案例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关的基本理论;或者由教师提供与某种理论有关的案例,然后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后做出回答,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分析评论。教师所选的案例,都是通过各种手段采集案例材料,对案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再让学生讨论的。它的前期工作都是由教师独立完成,学生完全置身事外,可以说,学生还是在比较被动的吸收知识,并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现代教育中“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理念而言,传统案例教学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案例演示法这一过程,全面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表演、分析、总结、评判问题的能力,团队协调及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而且,通过这一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倡导,体现了“教、学、做、考”的一体化。
  2.最大特征是突出能力培养。案例演示法通过学生演示案例,把真实、典型问题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和分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同学们中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风气,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查找案例提高了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如案例资料的检索、整理,快速阅读和记录等方面的能力。②演示案例提高了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导演才能,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要将案例的内容演出来,使其他同学们了解案情,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导演才能:语言的组织、角色的分配、道具的运用,甚至场地的布置等等都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同时只有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才能表演成功。而在演示案例的过程当中,无疑会涉及一些书本外的知识。例如,学生模拟法庭进行审判,法官、原告、被告、代理人等角色的扮演,法庭的纪律,开庭的程序等都鲜明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使他们对此知识有了直观的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③分析案例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积极的思考、有意识的知识储备,才能发现演示案例的同学存在的问题,才能解答其他同学就该内容提出的疑惑。④总结和评判案例,学生学会了如何互相点评,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学会了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融洽师生情感是案例演示法的又一特色的体现,相对于传统案例教学法,案例演示法并没有省去教师对案例的前期准备工作,而是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准备当中,拉近师生的距离,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为他们出谋划策,引导他们有效的完成任务,并能及时处理案例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应用自如,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及时正确地点评、归纳、总结。
  三、案例演示法在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解决的对策
  由于案例演示法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突破,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完美呈现。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境。笔者在应用案例演示法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策略有:
  1.学生在查找案例时,找的案例内容与老师布置的内容可能不相符合。例如,就经济纠纷解决途径中要求学生查找仲裁的案例,有些学生查找的可能就是劳动仲裁的案例,而劳动争议的解决是不适用于《仲裁法》的。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查找案例的精确内容,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也不应是陈年旧事,要求讲求综合时效性。
  2.有些学生在查找好案例后,不知该如何演示,于是就让一个学生读案例,一个学生板书,既浪费时间,又没有起到真正的演示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方面不能批评学生,一方面又要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真正的准备:分析案情、角色分配、语言组织、道具准备,而且教师要在学生准备时,主动询问准备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学生也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老师。对于那些在演示时表现较好的学生,老师应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在演示案例时,有些学生胆子太小,放不开,或者语言缺乏趣味性、生动性。此时,老师可以在语言方面及时补充跟上。
  3.分析案例内容时,有些学生可能没有预先学习相关知识,可能就案例分析案例,也可能仅仅分析学生演示的情况,这时老师就应该提醒学生并引导他们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可以在后面的教师评论时进行补充说明。
  4.总结评判环节,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对基本内容的总结和课外内容的补充情况,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总结不全面时,要在后面的师评中重点指出。评判采用的是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最后师评的多种评判形式。评判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可能更多地评判演示的情况,而对案例本身的知识点是否恰当和全面关注较少。此时,教师应能有意识的引导话题。
  5.应用案例演示法时,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控制。由于是在课堂中进行案例演示的全过程,学生演示案例可能花费的时间较多,从而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强调时间的控制;在演示案例时,要提醒学生把握好进度;遇到某些学生语言啰嗦时,要巧妙地引导他进入正题,而不能任其发挥。
  6.案例演示法需要较多的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学耗时较多,因而开始时组织案例演示教学要适度。案例演示中,对学生的演示与讨论情况既要充分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不足,如语言的表达,问题分析透彻程度等,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演示和讨论的质量。
  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黄艳群(1971-),男,株洲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推荐访问:经济法 浅谈 演示 案例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