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合适的那条路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bjx/hbjx201604/hbjx20160404-1-l.jpg
  校本课程开发的异化与纠偏
  ● 肖纲领
  卷首
  十多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经历快速增长、平稳增加之后,虽然热情有所降低,但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的改革实践中,校本课程开发仍然是热点、重点和难点,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还存在着现实困境。
  表现之一是部分学校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存在认知误区。课程是学校教育价值的重要载体,这意味着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实现学校教育价值。而且课程是学生“有获得性的生命存在活动”,因而在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中,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追求“学生获得”应处于首位,这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但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功利性目标高于对课程价值的追求,与学校课程开发的初衷相背离,课程观较为狭隘,将一些教师所谓的“专著”广为宣传,摇身一变成为校本课程;另有一些学校仅仅将校本课程放到课表中应付督导评估;还有调查显示,一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相脱离,被开发的校本课程没有使用的比例仍然较高。这些现象与所在学校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存在认知偏差有极大关系。
  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决策不够民主,缺乏多元主体参与的问题也值得关注。客观来说,校本课程开发,是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也需要民主规划、实施和评价,不搞“一言堂”或是领导个人主义。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较为单一,表现为教师、课程专家较多地参与,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力度不够;二是行政主导课程开发味道较浓,以校长为首的管理方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有过大主导权,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制于领导意志。缺乏多方参与和带有个人色彩的校本课程,既不利于对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用人标准的了解,也降低了教师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从建设内容来看,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呈现单一化,缺乏丰富性和联系性。不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受到教师专业水平、经历和视野等的限制,体现出单一性和片面性,虽然不同学科都设置了校本课程,但不同的校本课程之间较为割裂,整体性不强。有学者认为课程开发水平有六种,即“无关联的单一课程、无关联的碎片课程、表面关联的课程、实质关联的课程、部分实质关联的课程和有质量的素养课程”,显然,“各自为阵”的校本课程暴露出学校课程开发的低水平。还有一些学校,没能充分挖掘所在地区或学校的特色资源,校本课程的数量不多,甚至“一项校本课程包打天下”,丰富性还不高。这样的校本课程建设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现象,导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其初衷发生偏离,甚至存在异化的危险。随着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建设、教育民主化和学生培养个性化的需要和校本课程的纵深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必须从数量走向质量,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而要实现这一愿景,各级各类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须克服功利浮躁思想和不科学的开发方式,不断加以突破。
  这要求课程开发人员正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目标。学校可通过评估和自我诊断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指向促进学生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回归“以生为本”的课程初衷。还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实践价值,不能不开发,更不能让已开发的课程悬置,仅成为学校浮躁办学的宣传品。
  而研发过程则应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并实现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可通过委员会、理论研讨会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政策动向、学生兴趣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吸引政府、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值得注意的是,必须避免决策过程中校长等管理层的专断行为,无论是开发新课程还是改造旧课程,都要淡化行政色彩,实现充分协商,群策群力。
  最后,有必要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和联系性。要调动课程开发成员的创造性,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与乡土文化,校史、特色学科、教师特长等也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不同课程和学科之间的关联、内在逻辑及对学生系统知识和思维完整性培养的作用,从而实现校本课程的整体性开发。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 管
  主 办
  总经理 侯晓明
  总编辑 李旭东
  顾 问 鲍隆清 郭生练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永辉 文 艺 王绪军 方晓阳
  朱华伦 朱国璋 李旭东 余祖雄
  张道亮 陈 耀 季云堂 周发秋
  闻武斌 侯晓明 贺其明 徐定斌
  黄 俭 彭中才 舒 君 曾宪波
  程敬荣 覃 照
  编辑出版 湖北教育报刊社
  社长/主编 周发秋
  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 曾宪波
  编辑部副主任 刘绍江 刘玉琴 鄢志勇
  编 辑 姜楚华 严 芳 杨万军
  陈文斌 刘 艺 徐世兵
  周小益 周 群
  实习编辑 孙爱蓉 罗浩洋
  责任校对 孙爱蓉
  美术编辑 陈 珊
  微信推送 刘玉琴 严 芳 姜楚华
  地 址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
  电 话 (027)50769330 50769361
  电子信箱 hbjyjx789@163.com
  邮政编码 430070
  [ISSN 1003-4390][CN 42-1033/G4] [刊 号 ]
  邮发代号 38-20
  广告经营许可证 鄂工商广字0036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

推荐访问:条路 最合适 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