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PBL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


  【摘要】PBL教学模式属于当前阶段高校形成的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形式的学习方法,具体看重对问题的探究形式的研究。高度关注学生能力形成。本研究之中结合了大学阶段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作为背景,进一步探究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推介能力方面的分析。英语学习中,一方面应当不断吸收与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文化,同时也应当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加以融合并运用。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彼此融合,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提高对本土文化的发扬。教学质量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获得提升,真正做到让社会放心。
  【关键词】PBL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 传统文化 推介
  PBL教学模式及理论的产生最早是在美国,其看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教师引导之下,在学习过程中选定研究项目或者是主题,通过研究办法主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获取与应用信息。区别与传统教学模式,PBL模式之中学生除了具备传统教学中应具备的各项能力,还应当具有探究信息源,发掘资料,形成自我观点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大学阶段英语教学活动存在加大问题,对西方文化的过分推崇以及对本土文化的不够重视。教材作为教学行为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真正意义上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了解中国,同时也应当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
  一、PBL基本模式
  PBL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再单单是传统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学生项目研究的管理者、引导者、指导者、协助者、评价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参与学习,与其他学生结成伙伴关系,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查找信息,获取和应用知识。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以评估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行程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因此,PBL模式“有利于教师教育发展、课堂改革和创新;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省、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提问能力的发展;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综合思维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使命
  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是其重要使命。语言本身作为文化载体,是文化交流与传承中的关键要素及核心内容。从语言交流和沟通工具角度来看,语言记载着不同地区、国家、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传统文化等,并且受到不同文化因素影响不断发展。所以说,对一种语言的学习和把握的过程更是对语言文化孕育过程的学习,文化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习的重要目的。
  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大学英语课程是受众范围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传统的推介,重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对西方语言及文化掌握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言技能,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是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育目标。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通过要求可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是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新方向。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可知全球化语境下对跨文化综合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新时期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为不断提升我国软实力及文化魅力,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率,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对西方语言、文化传统、核心价值的学习为前提,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综合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既是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走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构建对外话语权能力的必经之路。另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本身具有工具价值,在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正视对英语学习的实际动因,即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技能,以满足其在实际生活中以该语言技能为生存手段。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其人文性强调以人为本,从公共基础课程角度出发,该课程应注重对人的价值的弘扬,注重积极能量的传播,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其人文性从根本上来看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与美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大学生有责任充分学号英语语言技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推介给西方,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承载着大学生通过英语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任务,承载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推介中国传统文化
  教材就是教學所用之材,教材的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加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中医药基础。对于考试,教材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应试教育背景下,教材属于命题之中的关键和核心,因为教材教什么,考试就会考什么。但是,需要指导,中国大学英语教材的来源基本全部是产生于国外出版物,其中内容与形式都来自于西方文化,好像如果不能够如此则教材的水平将无法达到一定的水准,也就无法被充分认可。为此,大学阶段英语考试通航也就不会考虑教材是否能够与本土或者传统文化之间相衔接。当然,大学英语教材确实应当能够与国际之间接轨,并能够重点传播世界各地先进政治体制以及经济模式等。但是,如果教材之中严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则后果不堪设想。
  语言作为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实现成功交际也应当是建立在双向文化交流的基础之上完成的。第一,需要通过利用英语对国际上的各种类型的文化进行了解。第二则是应当通过借助国际语言环境,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新中国诞生之后,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与水平不断加深,已经促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遗憾的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仍然止步不前。因为缺少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认知,更加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促使一些见识浅薄的外国人误认为中国男性仍然保留清代发型,一条酷似猪尾巴的长辫子,女性仍然在裹小脚。这种认知体现的恰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不足。西方世界中很多人并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更加无法对中国做出真正正确的判断,同时,也看不到中国现如今的变化。事实证明,语言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形式,可以很好的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通过语言交流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语言具有十分巨大的无可比拟的力量。

推荐访问:英语 推介 依托 中国传统文化 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