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政治及安全是影响世界格局重构的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1—0086—03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对抗淹没在一波又一波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安全定义也随着这种宏观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着巨大变化,从最初强调军事安全逐渐转向重视多元安全拓展。西方学者就此明确指出:以军事问题为中心的国家安全概念越来越难以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境,其象征性作用也在下降。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难以成为政府面对的首要问题。进入2l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受到能源“瓶颈”的现实约束,无论产油国还是消费国,石油安全都成为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议题,维护本国石油安全成为国家内外政策的重点。国家安全定义从实际层面得到拓展,石油因素或日石油政治自然成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可有效替代石油成为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能源消费的情况下,石油因素仍是未来20-30年内国际社会解决能源安全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中国石油大学国际石油政治课题组庞昌伟教授编著的《国际石油政治学》一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集成了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定性研究基础上,突出定量研究,对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和价格走势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突出国际石油政治对重点区域影响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中东、中亚里海—俄罗斯地区在国际石油政治格局中的特殊地位,探讨了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对石油地缘政治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全书结构新颖,观点有很强的预见性。该书对推动国际石油政治领域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对思考国家能源战略与决策的机制,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该书是我国高校第一本国际石油政治教材。全书除绪论和附录外,分十四章,从内容上可分为四部分:概念界定和分析(第一章)、宏观因素分析(第二章至第五章)、地区和国家分析(第六章至第十二章)、战略构想(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该书内容丰富,整合程度高,在分析上运用了大量的最新数据(截至2008年秋)。另外,该书叙述重点突出,主要围绕中东和中亚里海一俄罗斯两个油气资源富集地区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全球视角阐述国际石油政治问题,同时抓住了当今国际石油政治问题的重心。最后,从维护2l世纪中国油气安全与战略出发,提出了系统的、具有学术探索和实际操作价值的战略性建议和构想。
  书中采用“问题结构解释模式”来解释和研究国际石油政治问题。通过对影响当代世界政治的石油因素的观察论证,使模式具有深刻的学理基础。该书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中东和中亚里海一俄罗斯地区的国际石油政治问题,凸现当今国际石油政治格局中上述地区在能源安全问题上所占据的相对强大的能源权力优势。尽管问题结构解释模式的解释力较弱,但区别力却很强,由于问题结构模式对问题领域做出区分,它对分析当代世界政治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至关重要。所以,从问题结构解释模式出发,该书对国际石油政治问题的解构是新颖、准确、全面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概念的界定和分析:能源地缘政治与国际石油政治。
  未来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最有可能是石油。当今世界,石油早已不是单纯的资源问题,而是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由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政治问题和争端层出不穷,几乎成为国际格局中核心大国处理国内外问题时需要重点讨论的议题。一般来说,处理好国际石油政治经济问题,就等于处理好了当下国际问题。而处理好国际石油政治问题的前提是须了解和掌握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国际石油政治学》第一篇,明确了能源地缘政治和国际石油政治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者指出:“能源地缘政治,是指(国际)政治棋手对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铀、水能、核能等)的产地、勘探、开发、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竞争和博弈、控制与反控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能源地缘政治重新受到重视,这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还是英国和美国。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英美等西方国家之所以重新重视能源资源政治的研究,与它们对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巨大需求是分不开的。
  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石油供需平衡脆弱(供略大于求),能源地缘政治发展异常敏感,人地关系特别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成为显学。生物资源保护和矿物资源稀缺问题成为人地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促使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利用朝着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世界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每一次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的转移,都导致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形成一幅幅新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版图。各国都在积极地实施自己的能源战略,参与国际石油政治的大博弈,以求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处理好在石油政治领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该书指出:“国际石油政治,是研究国际关系中各行为体在全球化背景下为控制油气资源流向所施加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对象包括资源富余出口国与进口国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外交、能源安全与战略、国际共同体的全球能源安全、油价生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等。”
  其二,宏观层面:通过对全球油气资源数据分析,探讨在国际石油政治问题领域的权力资源分布基础。
  对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的分析和掌握,是做好国际石油政治研究至关重要的基本环节,有利于从资源基础层面更为深入地理解能源地缘政治和国际石油政治的本质。该书在宏观层面分析上采用了大量的新数据,主要以历年的BP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报告》为基础材料,并结合其他国内外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俄罗斯拥有全球1/3以上的天然气,且是位居沙特之后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同时俄将在2030年成为整个欧洲绝大多数天然气需求的供给者。据此推测,俄罗斯无疑会在全球石油政治格局的卖方中处于绝对强势,对于在石油天然气资源进口上具有脆弱性的消费国来说,难以改变这一趋势。但与70年代不同的是,资源国现在明白它们需要消费国,不能疏远消费国,更不能搞垮并破坏国际能源市场。在它们看来,关键在于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力来评估自身资源,同时在可获得的资源价值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平等的“生产国一消费国”关系。
  该书除了通过数据分析来证明当今世界在石油问题上的脆弱性相互依赖状态——供给与需求的能源地缘政治划分,还通过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对世界油气价格的影响,研究了国际石油市场中敏感性相互依赖的问题。就依赖的代价而言,敏感性指的是在试图改变局面而做出变化之前受外部强加代价影响的程度。以石油进口为例,不仅石油进口占某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颇为重要,进口其他能源的选择和寻求替代选择的代价也同样重要。
  书中指出:“能源问题正在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国油气供需矛盾突出。近

推荐访问:格局 重构 国际石油 因素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