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思品课堂上如何加强中学生道德教育


  古人有至理名言:“有才无德 ,行不远。”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
  一、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一部分中学生对个人、家庭、公共生活等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就很自然地导致了行为上的不良。大部分中学生对一些道德规范是知道的,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遵守,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学校,许多中学生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可是却不能做到不随便乱丢垃圾。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角色不同不一样。比如,老师在场,纪律很好;老师不在时,常常违纪。在学校是好学生,彬彬有礼,尊敬老师,善待同学;回到家里,却不尊敬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有些中学生做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中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脑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哥们义气”等。金钱方面的拜金主义思想冲击着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腐蚀作用。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较大,不能确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恶的看成善的,丑的看成美的。这些都为中学生道德导向及道德行为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生道德行为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腐朽的道德观念有时还会沉渣泛起;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想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和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这些原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家庭道德教育是培样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第一步。
  “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成功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即所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从不教孩子,孩子从哪里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国家?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其次,要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比如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别人家中要先敲门等等。第三要让孩子参与劳动。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 果的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第四要培养孩子诚实、正直、勇敢、乐于助人、积极进取、有责任感等等。
  家庭教育必须从小事抓起,从身旁的点点滴滴做起。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家庭教育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怎么做孩子也会怎么做。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口出脏话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言谈讲礼仪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2、学校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德育在学校整个教育活动中只能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就是难以落实在行动上。涉及学生品德教育的各项活动大多都被教学活动所挤占,或者是“刮阵风”、“走过场”而已,而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渗透德育就显得更难了。
  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更新观念。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培养塑造个体的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优秀的民族道德传统需要保持和传承。在提及道德教育观念更新与发展时,仍需强调道德的继承与稳定。但是,道德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内化求实效的思想。为什么我们课上刚讲过要遵守交通规则,课后他们就乱穿马路?问题不在于学生没有认知,不懂道理,而是在于学生没有把认知内化为相应的信念、情感与行为。所以,教育者一定要强调实践,少摆花架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指导学生自我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良好社会环境是培养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保障。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重要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是广泛的。从个体到群体,各行各业的人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学生受影响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各种媒体、时尚、风气等都是影响教育的渠道。它们以五彩缤纷的形式,四面八方的途径,铺天盖地将学生包围起来,严重影响着他们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直面世界,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既讲理想、又讲现实;既说共性,又说个性;既呈现正确的方面,又呈现错误的一面,以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化、道德观、价值取向、习惯等进行思辨、反思、批判、扬弃。积极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选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走向。“教之道,德为先”,作为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中学生 思品 社会 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