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家庭的稳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明确目标,和谐社会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姻家庭几乎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婚姻家庭的稳固是和谐社会的要求,试图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家庭稳定,婚姻家庭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出发阐明,以期唤醒社会各界对婚姻家庭建设的重视。
  关键词:和谐社会;家庭;稳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130-02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全国上下无论是理论界、学术界都在探讨这个问题,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同时,对和谐社会的内涵加以概括和说明:“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着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只有全方位地实现和谐社会的要求,才能使我们国家尽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构想。下面笔者就近些年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问题,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论述家庭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婚姻、家庭生活的质量,这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然而由于我们的社会处于经济、社会生活的转型期,一些人尚无法真正理解美满的婚姻家庭的含义,加之道德教育的滞后性,一些不良的婚姻观念侵入到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导致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家庭暴力案件频繁发生,一些地方一些人包养二奶的现象极为严重;单亲家庭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遗弃虐待老人问题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发生,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极不相称的。
  和谐社会的六点要求中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就是对今后婚姻家庭领域奋斗目标的具体要求。也许有的人认为笔者把婚姻家庭问题抬高到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提并论有哗众取宠的感觉,毕竟婚姻家庭问题是个人的私人生活问题,无法与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悬殊、生态环境问题和广大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等相提并论。但在笔者看来家庭问题关系到每个人,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和谐稳定的家庭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生产效率,马克思把生产力归结为三个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其核心要素就是“劳动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劳动者的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的效率,然而再高超的技术离开了它的支配和使用者都无法发挥其技术价值。劳动者的生产是来源于家庭的,家庭担负着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职能。同样,劳动力效率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家庭的影响。种种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效率的高低与家庭的和谐程度是成正比的,稳定和谐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劳动者,其精神状态要远远好于不稳定不和谐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劳动者。如果一个人整天被家庭的烦心事所困扰,那么在工作、学习中又怎么能精力集中,又怎么能处理好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够发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又怎么能够更好地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所以人们通常把家庭比作休闲的港湾,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带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庭,在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后,疲惫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调整,身体又重新恢复活力,这样又重新投入事业和生活中。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家庭责任感,他又怎么可能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呢?如果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奋斗的目标,他对事业又能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呢?
  当今社会人们慨叹最多的是——社会成员间缺乏应有的诚信,商场上充斥着利欲熏心的尔虞我诈,官场上存在阿谀奉承和勾心斗角。“诚信友爱”的提出正是针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与市场经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忽视了公民的道德教育有关,同时也与我们忽视家庭建设有关。近些年,我们一直注重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导致自由主义的泛滥,人们把家庭问题看做是个人的私生活问题,缺乏必要的、应有的社会控制。家庭成员间缺乏应有的诚信,丈夫或妻子背着配偶在外面包养情人、搞婚外恋、甚至是什么所谓的一夜情等,他们似乎忘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忠诚的义务。“敬老爱幼”是我们国家提倡的传统美德,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爱是每个人应做的事。然而,在社会上不孝敬老人,甚至是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孩子不尽抚养义务的也大有人在。家庭是道德教育的最初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最有效的基地,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表率作用是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试想一个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长大以后又怎么能够去关爱他人;一个在家庭中,对自己最亲近的人都没有诚信的人,又怎么可能对周围的人去讲诚信。要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首先从家庭做起,在家庭中培养每个人的诚信意识,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在得到爱的同时学会怎么去爱别人,使诚信和友爱镌刻在每个人心中,并化为实际行动。
  要想建设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家庭。“离婚”在许多人来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社会上不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吗,过去两个人见面打招呼时都要问对方“你吃了吗?”,而现在两个人见面首先会问对方“你离婚了吗?”也许这是一些无聊的人编的故事,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即离婚率逐年上升的问题。婚姻自由是我们国家法律所倡导的,每个人都有结婚的自由,也有离婚的自由。笔者不是反对离婚,但离婚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呢?那就是人们的婚姻价值观的问题,如何看待婚姻的问题。婚姻应该是个人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为达到共同生活的目的而缔结的,在经营婚姻的过程中,是双方无私的奉献和给予。然而,近些年市场经济不仅席卷了中国,也影响了人们的婚姻生活,经济因素成为主导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大有取代婚姻感情地位的趋势,使婚姻变得越来越脆弱。经济是家庭生活的基础,但不应当成为婚姻生活的全部,只有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共同努力营造融洽的气氛,让爱情成为家庭的主旋律,即使经济条件不很优越,我们一样会体验到家庭的幸福温馨。家庭在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细胞对生命组织体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样,作为社会组织的细胞如果都处于混乱或感染病毒的状态,社会组织将处于什么状态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强化家庭这个组织细胞的免疫力,才能够防止各种病毒的入侵,社会机体才能更加健康有序。
  家庭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堤坝。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专家们指出,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的童年教育和在家庭中的受关爱程度有关,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犯罪率高于双亲家庭,家庭和谐美满的孩子更能够远离犯罪。所以,要有效预防社会犯罪的发生就要重视家庭建设。
  古人云:“齐家治国安天下”,家国一体说明了传统文化对家庭的重视。而现代社会则通常把家庭问题设定为私领域的问题,认为是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更多强调的是个人的主体性。古人在官员的选拔和任免上非常重视被选者的家庭责任,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不尽家庭义务、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会得到中用的。然而,近些年由于我们只重视所谓的个人能力,只重视个人的工作业绩,对被选拔者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念重视不够,一些婚姻家庭道德观念败坏者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以满足他们养情人或包二奶的物质需求,这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中就可以看出。所以,不能把一个人的家庭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私生活问题,更应看做是社会问题。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党中央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了家庭美德的要求,如今构建和谐社会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家庭稳定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就是想提示社会各个方面充分认识家庭建设的重要性,避免一些错误的理论和思想的泛滥。曾经听过几个专家学者的报告,他们在解释中国离婚率上升问题时称“离婚率上升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认为离婚是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等等。不能说是这些是提倡离婚的论调,起码他们的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希望专家学者们在今后的报告里能多从社会责任的高度慎重对待这些问题。另外,衷心地希望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们能够重视“婚姻家庭稳定”问题,在考核任免干部时,把婚姻家庭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到考察范围。

推荐访问:构建和谐社会 稳定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