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与各行各业及全国人民一样,是抗震救灾举全国之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民族宗教;抗震救灾;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8)04-0055-0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强烈地震,其波及范围之广,受灾人数之多,破坏力之大,令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与各行各业及全国人民一样,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纷纷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列中去,他们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作用,不仅是抗震救灾中举全国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抗震救灾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与各行各业及全国人民一样,是抗震救灾举全国之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在抗震救灾、重建美好家园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举全国之力,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各行各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在中央的统一布署下,不断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将抗震救灾不断引向深入。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与各行各业及全国人民一样,同样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举全国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正是如此: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全国民族宗教系统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国家民委紧急召开委务会议,决定从民族工作经费中安排200万元,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并向全国民委系统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向灾区捐款捐物活动。同时,国家民委还迅速募集了灾区急需物资,运往灾区。各地民委也积极行动起来,四川民委主要领导和部分职工迅速开赴四川各地震灾区,协助当地部门组织实施抗震救灾工作,特别是针对灾区实际情况和少数民族饮食特点,重点做好清真食品捐助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立即向生产经营清真食品的企业发出倡议,以最短的时间生产、组织调运清真食品运往灾区;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还积极向灾区组织和调运了帆布蒙古包等。国家宗教事务局于5月13日立即向受灾地区捐款,同时向全国性宗教团体等发出通知,号召他们紧急开展向灾区捐助活动;中国宗教界也于5月13日紧急开展各种赈灾活动,与灾区民众共渡难关: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中国基督教“两会”等全国性宗教团体分别以不同形式向各地组织发出通知,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活动,踊跃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有的宗教团体还组织了医疗队、救援队赶赴灾区,如少林寺派出了由11名僧人组成的医疗队奔赴四川什邡市参加了医疗救援活动等;十一世班禅大师来电表示:得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消息后,他寝食难安,以个人名义捐款10万元。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成都军区抗震救灾失事遇难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机长、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羌族人民的英雄,51岁的邱光华同志就是抗震救灾中少数民族的优秀代表,他在抗震救灾中,六次飞赴家乡四川茂县执行任务,在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他都没有回家探望受灾的年近80岁的父母。四川彭州龙门山镇回龙沟景区龙门寺主持宏永法师,带着“敢死队”,将躲在该寺的村民、游客、僧人等45人分批平安接出,这支12人的“敢死队”,在救援过程中有4人被山上的飞石打成重伤,宏永法师跳进河水中,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救人,被传为佳话。地震发生后,全国宗教界各有关爱国宗教团体和寺庙宫观都为灾区进行了祈祷祈福活动,这对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特别是对于广大信教群众产生了特有的精神力量。在抗震救灾活动中,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与各行各业及全国人民一样,充分发挥了民族宗教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是抗震救灾举全国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在抗震救灾中的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及少数民族、宗教界,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首先,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所波及的地区,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灾群众以羌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为主。受灾严重的北川县,是一个拥有9万多羌族人口,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是羌族历史、文化、民俗保存最为集中的地方。各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而且还有不同于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象羌族的碉楼等亟待保护和抢救。特别应该提及的是这次地震给羌族聚居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造成了灾难性后果。灾区所有乡镇、乡村建筑以及各种人类文化遗产被夷为平地或遭到严重破坏,羌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打击,羌族的物质和非物资文化遗产载体处于消灭的边缘,象汶川的释比文化、羌绣、黄泥碉,北川的大禹文化,理县的石碉民居建筑,蒲溪的羌族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都要开展抢救性保护和恢复。如何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灾后安置工作,如何保护和恢复民族的文化和珍贵文化古迹,更需要民族工作部门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二,在这次大地震中,大量的宗教寺庙宫观受到了严重损害:都江堰、青城山受损严重,阆中市张飞庙不复存在,麦积山石窟佛像出现裂缝,广元市皇泽寺地面塌陷,巴中市摩崖像山体垮塌,阆中市滕王阁唐斜塔塔身变形受损,绵阳市平武县报恩寺严重损坏,德阳什邡龙后镇下院寺房屋狼藉,彭州市白鹿镇书院村天主教堂领报修院被地震摧毁,天水市明代伏羲庙梁柱移位,武威市武威文庙和天梯山石窟遭受破坏,就连成都市的武后祠和杜甫草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仅在四川受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就突破100处,馆藏文物数量更是难以统计。这些受损、倒塌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文物古迹如何修旧如初,最大限度地恢复原貌,也是须宗教界人士着力的重点。
  第三,大灾之后,受灾民众特别是信教群众的心理创伤急需安抚和关怀,宗教界人士对人们的灵魂和精神的关怀,特别是对灾区信教群众的精神慰藉和心灵创伤的安抚将起到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佛教协会于5月14日上午9时,在北京广济寺举行了四川地震灾区消灾祈福大会,中国佛协会长一诚长老主持了消灾祈福大法会,为地震灾区人民诵经祈福,衷心祈望:佛佑中华,悲心拔苦,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他号召广大佛教徒充分发扬中国佛教“心念众生,利国利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优良传统,全面配合党和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国基督教“两会”也于5月14日早举行仪式,为灾区祈祷,

推荐访问:抗震 救灾 充分发挥 积极作用 民族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