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航天文化符号创造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符号观主张在客观性和主体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建立、发展文化与文化符号创造。在本质上,航天文化符号是航天文化创造的逻辑起点、是航天文化创造的基本单位、是航天文化创造历史的起点。航天文化符号创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原则、意义性创造原则和主体性创造原则。
  【关键词】航天文化符号;实践性原则;意义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9-0060-02
  航天文化是航天人履行神圣军事使命的强大精神力量,是航天人内在素质的体现和灵魂所在。加强航天文化符号创造研究,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P.46),加强战斗精神 [2](P.56-58),促进先进航天军事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的航天文化符号创造观点
  (一)航天文化符号是航天文化创造的逻辑起点
  首先,在本质上,航天文化符号是最基本的航天文化创造的起点。[3](P.114-117)人类对任何符号的创造和运用,都是文化创造最原初、最基本的表达。航天文化符号是航天文化创造的产物。在国防科技和航天建设长期实践过程中积淀的航天文化,如“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已经成为航天人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文化符号。原总装系统直属部队的东风文化、望远文化等,紧贴航天建设和发展要求,是凝练航天文化精髓、承载航天系统认同的文化价值符号。航天文化符号是解决航天文化内容与航天文化形式矛盾的逻辑起点和基础,是把可以直接感触到的所指的指符与可以推理理解的被指两者统一结合起来的文化存在,亦是强军文化实践的重要工具。
  (二)航天文化符号是航天文化创造的基本单位
  符号是文化创造中最基本、最平凡的表达。航天文化符号,看似抽象的、观念性的设定,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航天军事文化语境下,在航天军官兵作战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思想激荡、交流、表达形成的各种形式的航天文化体系。在军事历史演进进程中,我军的航天意识被军事主体再次用来作为创造对象时,就成为新的航天文化创造的储备资源,为推动航天文化强军演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航天文化符号是航天文化創造历史的起点
  文化符号创造是文化创造的逻辑起点。符号生成的过程就是人类文化生成的过程。我军航天文化符号创造史,就是我军航天文化的创造史。航天文化符号是以航天文化思维为前提,是强军思维表达的工具,是强军理性文化得以展开的基础。航天文化符号是航天文化创造历史的起点,贯穿了航天文化创造史的全过程。航天文化符号的创造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说明了航天文化符号为逻辑起点的航天文化创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我军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听党指挥”是铸牢强军之魂的先进军事文化符号,“能打胜仗”是强军之要的先进军事文化符号,“作风优良”是强军之石的先进军事文化符号[4](P.5-8)。
  二、 航天文化符号创造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理论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在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符号观把符号与文化创造的发生、发展具有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基础[5](P.79)。马克思主义符号观指导下的航天文化符号创造实践需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一)航天文化符号实践性创造原则
  航天文化符号创造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动物和其本身生命活动是直接统一的,人的活动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契机,工具的使用成为人类打破动物和自然界的同一性,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标志,亦成为人类文化开始形成的标志。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其生成的主体性不仅具有自身的生理基础,还有工具使用的操作与运用基础,是人与外部世界发生互动关系的起点。航天文化符号原则必将遵守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理论前提。马克思自己说过,人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那些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任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使航天文化符合创造过程可以自觉克服各种唯心主义缺陷,对已有的唯心主义倾向的符号概念进行积极的批判。正是由于人类文化实践的前提与本质,使航天文化符号和活动成为一种对象性活动,人们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客体资源,使之服务于文化符号创造自身的目的,另一方面,依托航天文化实践中的普遍中介,也就是航天文化符号,使人们从各种客体现象中升华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文化符号创造主体,成为航天文化创造的主人。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航天文化符号实践性原则体现了航天文化符号创造的优越性,把符号和文化及其符号创造的发生、发展建立在主观与客观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上。
  (二)航天文化符号意义性创造原则
  航天文化符号是航天文化意义的固着器。航天文化意义符号创造又是通过命名符号创造、造型符号创造来实现的。首先,航天文化命名符号创造。命题语言表明人类高度的符号化想象力和智慧。名称的用途不仅仅是机械性的信号或暗号,而是一种新的思想工具。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载人航天“神州八号”等航天命名实践表明,航天领域具有高度的航天符号思维和符号表达的能力,拥有了打开航天文化世界大门的秘诀。这些航天命名的文化实践,不仅构成了航天人文化心理活动的起点,也使得航天人的人格和理智生活具有了崭新的态度。其次,航天文化造型符号创造。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希尔说:“文化在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把握中给我们以秩序”。[6](P.81)航天情感并不是航天艺术文化的全部,航天情感必须与航天文化的造型(formative)符号联系起来,实现航天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航天员杨利伟经过了千百次按操作规程的艰苦训练,实现了在太空中的完美操作。这些具有航天造型性质的操作动作,体现了航天人高度的强军文化担当意识,成为有力的航天文化造型符号。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航天 符号 创造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