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管理与宏观经济稳定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lc/xblc201904/xblc201904141-1-l.jpg
  摘 要:为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应对货币调控、流动性变化与宏观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均值波动模型框架的建立、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权作引玉之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货币政策;流动性;宏观经济
  一、均值波动模型框架的建立
  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在溢出效应检验前,应对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等三个时间序列进行统计性描述,并得出变量的统计结果。依据变量统计结果,实际产出与通货膨胀率呈正态分布,而金融形势指数则呈非正态分布,其分布特点为尖峰厚尾。依据LjungBox-Q统计结果,滞后一阶到十阶的自相关系数与滞后一阶到五阶的自相关系数联合为零的Q(10)、Q(5)统计量检验表明,所有变量均在1%水平下显著,即时间序列具有序列自相关性[1]。依据 、 统计量的检验结果,表明除各变量平方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尚且具有一定的波动聚集性特点。依据ADF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在1%或10%水平下为平稳时间序列,不存在模型的伪回归问题。
  三、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一)均值溢出方程的估计结果
  依据 、 、 层面的VAR系统估计结果,各方程中均存在显著的自身滞后项,表明了各变量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在交叉滞后项中, 层面的VAR系统的实际产出方程中,滞后1期与4期的货币供给 增长率分别在1%和5%内,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显著。在通货膨胀方程中,滞后4期的货币供给 增长率在5%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在货币供给 方程中,滞后1期到4期的实际出产项、滞后两期的通货膨胀在1%或10%,对货币供给 的影响。 层面的VAR系统的实际产出方程中,滞后1期和5期的货币供给 增长率分别在1%和5%内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显著。在通货膨胀方程中,滞后1到5期的货币供给 增长率在1%或5%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通货供给 方程中,滞后1到5期的实际产出项在1%或10%对货币供给 的影响显著。 层面的VAR系统的实际产出方程中,滞后1期和4期的货币供给 增长率分别在1%和5%内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显著[2]。在通货膨胀方程中,滞后1到4期的货币供给 增长率在5%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在货币供给 方程中,滞后1到4期的实际产
  出在1%或10%對货币供给 的影响显著。
  (二)均值溢出效应的检验
  通过横向比较,在通货膨胀方程中,货币供给显著项的数量呈逐渐增大趋势,说明 、 层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为显著。依据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结果, 层面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关系,而 和 层面则存在显著的单向或双向的均值溢出关系。此外,观察各个层面的货币供给方程,可知实际产出对货币供给变化存在显著的影响,说明实际产出增长在货币需求中具有重要作用。总之,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实际产出等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均值溢出关系,随着货币供给层面从 扩展到 ,这种关系有逐渐加强的趋势。相较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存在更为紧密的均值溢出关系。
  (三)波动溢出方程的估计结果及波动溢出效应的检验
  对应VAR-GARCH(1,1)-BEKK模型,三个层面估计结果中的所有矩阵A、B的对角项元素值均为1%内显著,表明相应的时间序列均具有波动聚集性的特点,这一结果与变量的统计性描述中的结果一致。在三个层面估计结果中,所有的矩阵A、B的非对角项元素在1%水平内显著,说明了货币供给、实际产出、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广泛的波动溢出效应,具体包括ARCH和GARCH这两种形式的波动溢出效应。
  结论:综上所述,对我国的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之间的均值层面与波动层面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实际产出存在着单向或双向的均值溢出关系,随着货币供给层面从 拓展到 ,这种关系呈现逐渐加强趋势,相对于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存在更为紧密的均值溢出关系。
  参考文献:
  [1]康琛静.货币供给与货币流动性管理[D].山西财经大学,2016.

推荐访问:流动性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试论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