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民族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


   摘要:桂西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技术层次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决定》指出四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利用本地优势,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工业园区。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转变职能,制定好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保证所承接的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桂西民族地区;本地优势;产业转移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2007年5月8日作出了《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1](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民主新广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广西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西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有利于尽快壮大各地工业,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从桂西民族地区自身的特点来说,承接产业转移要在坚持《决定》指出四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利用本地优势,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工业园区,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转变职能,制定好严格的企业准入制度,保证承接产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一、承接点:坚持利用本地优势
  
   桂西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技术层次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随着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受劳动力、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土地等因素的制约,部分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为加快桂西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桂西地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大西南出境、出海的交通要道,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该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经济成本较低,桂西民族地区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本地优势,选准承接点。
   一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产业具有综合成本低,需要劳动力投入多的特点,这正是桂西民族地区独有的特点。前几年田东县思林镇良余村平点屯农民黄壮灯利用自己在广州手工艺品加工公司学得一手剌绣的好手艺,向公司老板提出带原料回老家试做,由于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老板同意她带原料回老家试做,乡亲们见加工这个工艺品有钱赚,纷纷上门找她学手艺。后来她干脆在自己家开了分公司,直接承接总公司的产品加工,产品直接送到总公司由总公司负责销售。目前已有周围十三个村一千多村民加入到工艺品加工的行列。从2003年至今,本村和周边村民已从她的分公司挣到300多万元的工艺品加工费,走上致富的道路[2]。因此,发挥桂西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承接密集型的产业转移,是桂西民族地区的主要承接点之一。要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引进蔗糖、果蔬、蚕丝绸等农产品加工以及服装、工艺品加工、装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使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富余劳动力能进入企业务工,既解决就业压力,又能使农民增加劳务收入。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承接现代服务产业转移。桂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南(宁)、贵(州)、昆(明)经济中心区,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交通便利,南宁至百色高速车程仅两个小时,右江航道直通广东,火车直达昆明、上海、广州、厦门,民航直飞昆明、上海、广州、厦门等地。桂西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大西南出海便捷通道和交通枢纽,成为大西南出海的“黄金走廊”。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的创建,各种货物将从桂西地区经云南、贵州等地不断流向西部市场,桂西将成为物流中心。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中越“两廊一圈”的建立,桂西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要依托这一区位优势,引进客商发展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产业,激活城乡消费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桂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储量巨大,以有色金属矿最富有,是全国、全区重点有色金属矿产区之一。其中大型有色金属矿场有大新、靖西锰矿场,靖西、德保、平果铝矿场,河池锌、铜、铟矿场。大新锰矿储量达1.4亿吨,按目前的开采能力,尚可开采几百年。靖西铝储量达6亿吨,属低硫高铁——水型优质铝土矿[3]。目前只在平果、德保进行开采。桂西地区地处亚热带,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特别是甘蔗、名优果蔬、中药材、桑蚕等资源非常丰富,要依托这些丰富资源,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以铝、锌工业为主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锰业加工基地、蚕丝绸加工基地和蔗糖基地,承接和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打造平台:建好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首先,要完善工业园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目前,桂西各市县都相应地建起了工业园区,但有些工业园区由于基础设施投入规模太小,水、电、路等生产要素配套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相适应,出现“三无”现象,即无污水处理,无垃圾无害处理,无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设施。由于设施投入规模小,水、电供应不足,加上这些“三无”现象的存在,难以真正为企业和投资者营造高效、便捷、周到的服务环境。因此,必须强化服务理念,大力推进以水、电、路以及排污、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水、电、路,排污、通讯等生产要素配套规划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为园区企业排忧解难。在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设立会计、法律、公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行业协会以及创新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工业园区提供扎实的服务。
   其次,要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工业园区经济活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工业园区应实行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管理模式。在整个管理的模式上要体现一个“特”字,在机构上体现一个“精”字,运行机制上体现一个“活”字。一是坚持体制创新。目前一些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着行政管理权限小或权限不到位问题,导致进入园区的企业出现人难找,办事难,程序繁琐等问题。许多该在园区内办理的业务,不得不跑到园区之外的地方去办,体现不出“园区特管特办”的特点要求。有些县的工业园区既要管理园区企业,又要管辖区内的机关行政事务问题,过多的行政社会性事务,使得管委会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园区开发并提高专业性服务水平。加上垂直性管理事务增多,与地方政府赋予园区的权利形成一定矛盾冲突,致使园区体制优势难以真正显现。因此,要真正地赋予园区管委会应有的管理权限,尽快解决园区属地管理与权限“受限”问题。对政府管理园区相关的事务性工作,要通过扶持和发展多种经济组织来承担,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方法,保障园区管理的高效健康运行。二是集聚经济要素,优化园区经济结构。从目前桂西各市县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来看,还存在“三少”现象(即大型企业少,外资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链长、辐射带动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不多,园区内企业之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产业衔接和配套能力较差,造成园区企业结构不合理。因此,桂西民族地区要发挥各个工业园区作为地方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富集区和地方经济重要增长平台的作用,实现对人才、资金、技术、原材料、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集约和配置,打破行政分割和封锁,实现资源跨区域流动,并在流动中重组整合,形成合理的分布和配置。要通过各种有效调控手段,引导市场的自发性力量,在工业园区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群。对今后新增的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到园区内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将采购、研发、生产、存储,配送、服务等一系列有价值活动构筑成为产业链条,从而促进工业园区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推荐访问:路径 承接 产业转移 民族地区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