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工业污染空间格局的演变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yl/jjyl201601/jjyl2016010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yl/jjyl201601/jjyl20160109-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yl/jjyl201601/jjyl20160109-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yl/jjyl201601/jjyl20160109-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jyl/jjyl201601/jjyl20160109-5-l.jpg
  摘 要:我国工业生产正越来越多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以及重污染行业的污染情况来看,工业污染也有自东向西转移的趋势,这与工业生产分布所发生的变化基本一致。相对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往往是以更大的污染为代价。而且我国经济发展梯度“东高西低”,而自然地理梯度“西高东低”,产业由东向西转移,但要素、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却处于重要水系的下游,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污染转移如果处理不当,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效应极有可能被放大。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至少要从国家高度、地区发展、产业自身、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入手思考治理的途径。
  关键词:产业转移;工业污染;空间结构;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6)01-0049-05
  产业转移是国家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当前正逐渐进入产业转移的高峰阶段,许多产业特别是工业各行业在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转移越来越频繁。过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集中了我国主要的工业生产,同时也是工业污染最密集的区域,但随着工业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工业污染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给我国当前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造成了新的压力。
  一、产业转移和我国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呈现快速扩张的态势,自2005年到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77 230.8亿元增加到210 689.4亿元,增长了近三倍①。这期间,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逐渐进入“高峰”状态。
  一方面,中西部各省区普遍加速引入省外资金,工业产业成为东部省份向外输出投资的主要领域。例如,安徽省近年来一直积极承接来自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从2007年到2013年,吸引的省外资金从2 160.9亿元迅速增加到6 796.7亿元。在这几年里,四川吸引的省外资金从1 972.8亿元增加到8 697.5亿元;新疆从636.1亿元增加到4 327.8亿元,吉林从756.9亿元增加到5 279.9亿元②,其他中西部各省情况大多也是如此。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是这些省外资金的主要来源地。工业产业目前仍是这些省外资金进入的主要领域,例如,2013年,安徽省吸引的省外资金16.2%进入装备制造业,10.6%进入家电和电子信息业,7%进入化工行业;甘肃省进入能源、采矿、建材、农产品加工、化工、装备制造业的省外资金所占比重达到51.2%③。
  另一方面,各类“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断涌现,相关招商活动、区域合作此起彼伏。除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黄河金三角(跨山西、陕西和河南)、湘南、湖北荆州、甘肃兰白经济区等国家级示范区外,各种省级、地市级的示范区也在不断设立。许多地区纷纷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并派出各类高层次高规格的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招商推介,积极吸引各类产业项目。此外,各地还针对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开展相关配套工作,包括“载体配套”“政策配套”“人力配套”等。
  伴随着产业的转移,我国工业生产布局也出现了开始“向西”偏重的态势[1],即中西部欠发达区域工业生产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东部发达地区工业的比重相对下降。东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在2013年达到146 792.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多;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2013年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9 012.2亿元和51 709.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6倍和4.2倍,显然中西部的速度快于东部地区①。如图1所示,2005年东部地区工业生产的增加值占全国的63.56%,此后逐年下降,到2013年降至54.87%,九年累计下降8.69%。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呈持续增加态势。中部地区从2005年占全国的22.22%上升到2013年的25.8%,共上升3.58%。西部地区上升的速度更快,从14.22%上升到19.33%,上升幅度超过5%。在“十一五”初期,中部和西部的工业生产规模之和,大约是东部地区的六成左右。但到“十二五”中期,中部和西部的工业生产规模之和已接近东部地区的水平,而且还有进一步反超的趋势。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格局演变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污染物排放的总量在不断攀升。2012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635 519.1亿立方米,是2005年的2.36倍;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到332 509.24万吨,是2005年的2.47倍;只有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略有减少④。尽管总量在增加,但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和工业生产布局的调整,我国工业污染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如图2所示,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工业污染物排放占全国的比重在下降,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上则呈上升趋势。就工业废气而言,2005年东部地区排放占全国的53%,到2012年下降到了45%,而中部地区占比上升了2%,西部地区占比更是上升了6%。就另外两种污染物而言,中部地区固体废物的排放略有下降,但工业废水的排放大幅上升;西部地区工业废水的排放有所下降,但固体废物的排放大幅上升;而东部地区这两种污染物的排放所占比重都在下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东部省市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或是出现下降趋势,或是以较慢速度上升。相反,中西部省份基本上都在快速上升。以工业废气为例,从2005年到2012年的八年间,北京的排放量从3 532亿立方降至3 264亿立方;上海从8 482亿立方升至13 361亿立方,上升了57.5%;浙江从13 025亿立方升至23 967亿立方,上升了84%。而中部地区的安徽和河南,其工业废气排放量到2012年都已大大超过浙江、广东等沿海工业大省,相对于2005年分别上升了325.9%和125.8%。西部地区的陕西和新疆,也分别从4 916亿立方和4 485亿立方,升至14 767亿立方和15 870亿立方,分别上升了200.3%和253.5%④。

推荐访问:演变 格局 产业转移 污染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