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倡廉的哲学意境】 哲学范畴是啥意思

  摘要: 在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廉政文化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上,我们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要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将其中的优秀成分予以吸收,并进行新的阐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优秀成果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要结合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全党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预防腐败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廉政建设 哲学意境
  
  老子的传世名作《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道德经》虽仅短短的五千言,但却体大思精,胜义迭呈,妙语连珠,以其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于世,构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老子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作为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所蕴含的极其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抵制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和纠正不正之风,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与进行人生修养,建设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欲望本是人的自然之性,但并不主张奢侈腐化、物欲膨胀,故由此提出了“少私寡欲”的警劝。在老子看来,人要如同婴儿一样纯真而自然,但人降生伊始,便陷入了物欲的奴役之中,其为利、欲、声、色所惑而迷失了固有的自然真性。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度”,即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在数量界限的范围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出这个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对贪欲的无限膨胀,对名利的肆意追求,使权力的使用超过了它应有的范围,从而造成道德沦丧与价值缺失,而势必会发生质的变化,进一步导致腐败的产生。老子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私欲膨胀对道德的侵蚀,但并未因此而奉行禁欲主义,而是强调节制欲望,建立合理的消费意识,这无疑具有一种理性的清醒。
  从人生修养的角度来看,道家老子的“少私寡欲”同马克思主义的“度”的控制,对于教育世人超越世俗名利的羁绊,抵制外物的诱惑,将价值取向转向精神的升华、道德的精进,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二、上善若水, 谦虚柔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章)在老子那里,上善之人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其相争,虽居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之所,却从来不去争自己的利益,这种品性是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一种高尚的品格。“知足者富”(33章),知足者常乐,人若“知足”就不怕“自损”,就能做到“不争”。在老子看来,“知足”既是一种道德心理状态,也是达致“不争”的前提条件,倘若人有了“不争”之德,就不会去争名夺利,争强好胜,争高厌低,即“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68章)。
  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该学习水这种品格,在利益面前,千万不能向自己倾斜,千万不能在利益面前一马当先,必须为了事业在这个利益上往后退。虚静谦柔,明白天道,知一理包乎万殊;贵柔守弱,谦恭退让,反对自以为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3章)老子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身心的自我完善问题,主张既要善于知人、胜人,更要做到自知、自胜。因为自知比知人更为重要可贵,而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方才是真正拥有力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24章)老子始终在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妄自菲薄,更不妄自尊大,从而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目标。真正的高人是大智若愚,深藏不露,“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8章)。
  
  三、应天顺民,官清法正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老子亦有言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66章),“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66章)。对待人民群众,不能高高在上,必须用谦虚的态度到民间来,虚心听取意见。要做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非某一党、派、集团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句名言:“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得到群众拥护的国防,才是最巩固的国防,无论武器装备发展到什么水平这都是真理。一个国家的国防是这样,一个国家的政权统治同样也是如此,所以,经过真正民主体现出的人民意愿、制定的政策法律应该是凛然不可侵犯。
  老子以天地无私无为之运作,来比喻圣人行为的无私。虽无所求,但是客观上也是得到回报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7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从来不积攒什么财富,尽量为别人做好事,自己也就有了。尽量把东西给别人,自己也就越多了。这个就是讲舍与得的关系,“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7章)。
  
  四、福祸相倚,物极必反
  
  毛泽东经常引用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祸和福是相互渗透的,福中有祸,祸中有福。老子告诉我们想问题,要辩证不要形而上学。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他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第一个表述矛盾法则的哲学家。“反者道之动”,他认为世界上的运动变化是普遍的是绝对的,世界上一切都是在变。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矛盾法则,或者说对立统一法则。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变化的动力就是矛盾。老子认为矛盾的双方是相反相成的,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章)这是老子很有名的话,意思是说,当你这个人是美的时候,就是因为有不美的存在,这个人才美。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是相互渗透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本质属性,存在或消亡,困难或容易,修长或粗短,高尚或低下,超前或落后,等等,并无绝对的标准,这种事物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基本观点,正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时刻考验我们的智力、毅力和勇气。《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举措,站位高,思考深,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要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源头上密切连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使我国的腐败预防工作实现一个飞跃。
  
  参考文献:
  [1]吴官正.要从源头上防治腐败[J].求是,2006年3月16日出版的年第6期.
  [2]叶汝贤,李惠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问题(第十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推荐访问:倡廉 意境 防腐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