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功施到今

  教师是否引导得法,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是现代文教学的成败之关键。“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让学生心灵深处释放出思想火花,去化解黎明的迷雾,迎接初升的太阳,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静心阅读,紧扣文体,整体把握
  阅读材料是设计命题的载体,也是答题的依据,要想答得对,就得根据文体特点去思考问题。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就会丢三落四。大多数课标教材淡化文体,按主题组织单元,并不等于忽略文体。“文无体不立”,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精要、好懂、有用”的文体,都是形成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初中课文绝大部分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以记人、叙事、写景、咏物、抒情为主要内容,一些短篇小说或小说片断,也列入记叙文的范畴,可看作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记叙文阅读时,我们要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解记叙的顺序,这有助于掌握文章基本内容。记叙的要素有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线索多是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来牵引,也有的以人物行踪转移或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还有的以物为引线,把几件与物有关的事连结起来。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序、倒叙、插叙。了解记叙文的详略,掌握记叙的重点,有助于理解中心思想。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特别注意它的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各种手法,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人物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事情表现出来的。要注意分析文章是怎样以“事”来表现“人”的性格特征。作者对所写人物持什么态度,有什么感情,还要注意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为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提供场所,而且可以烘托人物心境,帮助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命运,其中社会环境的描写,还可以提示人物性格或命运形成的原因。
  阅读训练,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认识规律。看一题答一题是不可取的,应该看完所有题目后稍作思考,再读文章,认真思考,一篇文章的几个阅读题往往互相关联,有时能给你新的启发。
  阅读材料一般都相对完整,设计试题的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二是针对材料所体现出来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会词句;二是领会中心;三是领会思路;四是概括段意。那么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给出不同文体的阅读语段,让学生整体感知,再让学生用笔来与教师对话,叫学生根据平时的阅读训练的要求自己拟题,并能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可选出学生拟题较好的让学生作为练习做,或者作为考卷,教师再在课堂上评讲,这种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命题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之一。
  如本人在教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学生熟读课文后,就能提出:“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句中的“我在走的路”怎样理解?经过质疑,根据文章内容,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点拨,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句子隐含的意思是指“我”在探索并跋涉生活的路、希望的路、国家和民族的路。只要能正确理解此句,下文中的其他内容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通过对重点词的含义的理解和难句的分析,能推断、分析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义;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有深层含义的句子,能着眼于全文的思想内容去考虑,能用自己的话简明地表达出来,其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也提高了。
  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引发学生在无疑处见疑,在有疑处释疑。阅读应该坚持独立思考、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既注意发现其中的妙处,认真学习和领会,又注意发现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是不足或不妥之处。学生如一时不能发现问题教师应加以提示,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前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阅读文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朝着与常规思考方向相反的方向去分析思考,评价总结,则经常可以从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的撞击之中获得新想法,认识到常人不易认识到的问题,提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创造性见解,这种思维方式又叫逆向思维。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定能逐步提高。
  本人在教马南�的《不求甚解》这篇文章时,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不少探究性的问题,值得探讨。其中运用求异思维,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口述新意,学生能联系实际,借题发挥,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学生能说出原本大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现在可以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就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在接受新的教学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展视野,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他们的求知心窗。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学)

推荐访问:施教 引路 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