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地位 [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农民工地位和作用]

  摘要: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从当今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来看,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低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等问题不容小视。研究解决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农民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新农村建设;地位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3(C)-0062-01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它的产生和发展既具有其他国家现代化中所呈现出的一般特征,又浓厚的凸现出中国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农民工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
  农民工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支特殊的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6年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指出:“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今后时期,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地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是国家对我国农民工地位的最科学表述。这一表述为我们全面论述亿万农民工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地位问题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国的法律和政策已经认定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工人阶级在工作状态、观念行为上更接近,但不能否定的现实是他们在身份上依然是农民,他们的根大部分还在农村,只要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他们就是一直活跃在乡城间的流动大军。他们的就业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农民工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
  (一)农民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农民工已成为支撑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使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整体的竞争力。这不仅为东部地区吸引外资和发展出口贸易创造了条件,也为其把握机遇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使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二)农民工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作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参与既方便了城市居民生活,繁荣了市场、又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帮手,也构成了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许多不起眼的社会服务工作,促进了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农民工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首先,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了土地的弃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有效使用,扭转了连续多年农业产出不断下降的局面,为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增大了可能性;其次,农民工人力资源的提高,使他们回到农村后可以自己学到的科技知识、市场经验服务于家乡建设,将会促进科学种田和知识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再次,部分农民工将打工收入作为原始资本,投入家乡建设,使当地经济建设显出新活力,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带头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说农民工的回流,使城镇经济的辐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起到了城乡要素交流的积极作用。
  (四)农民工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破解“三农”问题就必须抓住农民工这个关键要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新的领域中实现新的突破。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科学有序地减少农民,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结束语:农民工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一支特殊的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它的产生和发展既具有其他国家现代化中所呈现出的一般特征,又浓厚地凸现出中国特色。政府、理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如何对待这一群体,这一群体最后又向何处去,不仅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且关系我国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作者单位:河南旭牛集团河南省潢川县
  作者简介:孙丽华(1963.03― )女,籍贯:上海,本科,专业:中文,职称:政工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光明日报(1),2008.10.20.
  [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国政府网,2006.03.27.
  [3]冯治.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与规律张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04.

推荐访问:中农 民工 现代化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