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对策人员漏失 民族地区女童失学的家庭原因调查及对策思考

  摘 要:通过对调查数据材料的统计与整理,探析民族地区农村女童失学的家庭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强化女童教育的舆论环境与制度环境建设;强化女童自我意识,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民族地区;女童失学;家庭原因
  
  收稿日期:2007―10―15
  作者简介:兰震(1971―),男,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人,南宁地区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
  
  在我国,女童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她们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以2003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反映的“普九”状况,在全国29个地区(海南包括在广东,重庆包括在四川)中达到和超过85%的只有9个地区,超过90%的有上海(98%)、北京(95%)、浙江(94%)、福建(91%)4个地区,而最低的4个地区西藏(24.5%)、贵州(54.2%)、广西(64.8%)和云南(65.1%)都不足70%。女童受教育困难一直困扰着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据2004年统计数据,从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看,全国达到98.95%,其中男女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8.97%和98.93%,男女入学性别差为0.04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为0.59%,比上一年有所上升,其中女童0.6%,仍高于男童;初中辍学率为2.49%,其中女生2.19%。从以上数据看,女童辍学率虽然仅高于男童0.6个百分点,但从全国目前有2.2亿中小学生,1.6亿在农村的基数来看,实际辍学女童数量将近100万。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女童教育问题,不仅是改善民族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主要就影响女童失学的家庭因素作探讨。
  
  一、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广西的河池市、崇左市、南宁市、柳州市等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⑴家长问卷400份,收回389份,回收率为97.25%,其中有效问卷男213人占54.8%,女176人占45.2%;小学文化程度135份,初中文化程度172份,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2份;⑵学生问卷500份,收回483份,回收率为96.6%,其中有效问卷男生239人占49.5%,女生244人占50.5%;⑶教师问卷100份,收回84份,回收率为84%,其中有效问卷男44人占52.4%,女40人占47.6%。经过整理,剔除无效问卷,运用了SPSS10.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不平等观念影响女童的就学机会
  家庭中一些落后的观念对女童义务教育仍产生消极影响。调查表明,虽然在当前“两免一补”政策下,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经济投资困难有所缓解,但当地经济发展速度慢,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一旦家庭或无力供养子女上学,或为了缓和入不敷出的状况,迫使子女中途辍学、弃学时,女童往往是子女中途辍学、弃学的第一批“牺牲品”,比男孩更容易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在对“父母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男女孩求学的抉择”的项目调查分析中总体差异显著(P

推荐访问:失学 女童 对策 民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