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初中历史课的导言:历史导言课

  导言,一方面对上一单元的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另一方面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提纲挈领的提示,目的在于使知识点前后衔接起来,过渡自然,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导言为实施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作了开场白,从而导入新课。
  导言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好的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仅用寥寥数语就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才能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其智力开发,活跃课堂气氛。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思维活动和感情上的显著倾向。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就会愉快而又主动地奋发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因为老师的引导、激发逐渐形成的。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习的劲头,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所以在导言课上,教师不应单纯地自己讲授,而应运用从已知到未知、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教学规律,采取调查的方法,让学生较多地参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我提出一连串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历史’是一门什么课,你们并不陌生,小学也学过历史,那么什么是历史?”“你们在小学学的历史内容是哪些?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你最喜欢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对于这些在小学学过的知识,初一新生都很愿意回答。这时课堂内气氛活跃,学生举手如林,争相发言:“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岳飞。”“商鞅变法。”“金字塔。”“官渡之战。”……学生们毫无拘谨之色,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因势利导:“历史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到宇宙、生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小至我们学校也有过光荣的历史。例如,你们在幼儿园肯帮助人,在小学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生’,现在你们上中学还在写着自己的历史。”“你们确实已经掌握了不少历史知识,正是这些很多很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构成了历史的基本内容。”从学生熟知的历史知识入手,然后把“历史”这个抽象的概念经过放大、缩小、充实等几个步骤的处理,一方面帮助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从概念上进一步深化,从视野上进一步开阔,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获取新的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正是导言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2.故事传说导入
  学生喜爱听故事,这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决定的,因此,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商鞅变法时,讲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改革家在变法前,担心人民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后又下令把赏金增到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城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说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以此引入新课――《商鞅变法》。
  3.复习导入
  这种方法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可以温故而知新。如在讲授《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一节时,我先重复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对内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外修长城,御外侮,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然后提出问题:“可是,就这样一个显赫的秦王朝,却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它为什么短命而亡?它又是如何灭亡的呢?”然后导入新课。这样,既温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留下了悬念,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快就进入课堂情境中。
  4.利用文物、模型及课本的插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导入
  文物、模型及其他直观教具能为学生再现历史现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如讲《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之前,我摆出了文房四宝,先问学生文房四宝指哪些东西,然后一一向学生展示了毛笔、墨汁、宣纸、砚台四种实物。再问学生这些东西用途是什么,学生回答写书法、作画。王羲之、顾恺之就是用文房四宝写了《兰亭序》,画了《洛神赋图》。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趣很浓。
  5.广告词导入
  广告词学生耳熟能详,能倒背如流,借广告词导入新课往往能给学生新鲜感。如有这样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利用这则广告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导入语,学生听了以后,气氛便活跃起来,纷纷问:“陈胜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这样导入新课,既活跃了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6.设问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如讲五四运动时,一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鸣礼炮时,有礼炮54门,齐鸣28响?”这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的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纪念“五四”运动呢?五四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以此导入新课――《五四爱国运动》。
  7.“联旧引新”导入
  这是导言设计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是新知识的自然过渡、是不同章节不同内容之间联系的纽带。比如讲中国近代史时,我是这样过渡的:“我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令人骄傲。公元前475年我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历经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这些朝代,走过它的形成―发展―繁荣―衰落的历程。整个封建社会尽管历史纷繁,千头万绪,但总的来说,以封建王朝的更替为经线,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加强为纬线,以历代农民起义为推动,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盛衰兴败的历史。然而,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开始,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到19世纪,当清王朝还在做着‘天国迷梦’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靠着血腥的剥削和掠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尽管清王朝紧锁国门,但终究抵挡不住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屈辱沧桑、饱经忧患的历史。中国由一个领土主权完整的封建国家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参考文献:
  [1]和景新.巧设历史课导言[OL].

推荐访问:导言 精心 设计 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