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怯场及其应对策略] 口译应对策略

  摘 要:由于口译与笔译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口译有很强的现场性,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讲,由于工作复杂、且难度大,所以在实际口译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怯场的问题。   关键词:口译 笔译 口译怯场
  
  引言
  
  作为双语交际中介的口译员,如同会谈双方的喉舌和耳目,要为双方的思想交流与沟通不停地工作;此外,我们都知道,口译内容的范围十分广泛,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间万事无所不包。因此。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做好口译工作,十分不简单。尽管一名称职的口译员,有十分优秀的综合素质、有扎实的外语基础、有高尚的译德,但在口译工作开始初期也难免出现怯场等问题。
  
  1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
  
  翻译工作者特别是口译人员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口译工作要求不仅要迅速地将一种语言转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且要同时反映语言所代表的语意、语气甚至语体。口译和笔译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学习相同的理论,所以口译和笔译这两个不同的术语常常被混为一谈。我们在谈论口译人员的问题之前,必须注意口译和笔译的区别。
  笔译是将一篇文章翻译成另一篇文章,口译则是将一篇讲话翻译成另一篇讲话。表面上,口译和笔译只是手段上的区别:即口译人员进行口头翻译,笔译人员做书面翻译。事实上,虽然每个翻译的资质、能力和训练水平千差万别,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笔译人员必须有出色的写作水平,能够使用目标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原语言的理解。在笔译中往往需要研究、分析一种语言,然后,琢磨用另一种语言将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专业的笔译人员经常只做一个方向的翻译工作―只将原语言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对于一个笔译人员来说,重要的是理解原语言及其文化背景。译者可以查阅字典、参考书甚至请教他人,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作品将来的读者是谁。
  口译人员则不同。在许多情况下,他需要进行双向翻译,即将会谈双方的讲话用对方的语言转述出来。此外,无论是参加国际会议还是谈判,口译员往往知道听众是谁,因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口译速度是笔译的30倍。口译员应该在不借助字典和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迅速地翻译。所以临场问题是口译和笔译最大区别,也是口译过程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导致口译怯场的因素
  
  有些年轻的口译员由于初次承担口译任务,缺乏口译临场经验,心情十分紧张。这是很自然的。几乎绝大多数口译员都曾有过一段“紧张阶段”。因此,紧张不足为怪。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紧张”是指在口译现场因心情过分紧张。思想负担过重而出现思维失常。因紧张而出错,越出错越紧张,由紧张变成慌乱,恶性循环,甚至头脑里会出现暂时“空白”,什么也记不住。在这洋的情况下,口译就难以继续下去了。
  口译人员为什么会出现临场慌乱而怯场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亦有客观条件影响;有心理因素,也有技术业务方面的欠缺。口译员慌乱怯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心理因素的影响
  口译员在一些重大口译活动前,自然“期望值”定得太高,决心全力以赴,出色完成任务以显露才华,所以思想上对困难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一旦遇到难题,或有两三个短语听不懂、几个单词的词意想不起来,于是就出现惊慌失措发挥失常。
  2.2 情面观念太重
  口译员口译时,一般说来,有熟人在场要比无熟人在场要紧张得多。口译员若是新手,特别容易发生怯场现象。有些口译员,业务水平不错。在正常情况下译好应无问题。但是由于有教师、同行在场,怕当众出丑、丢面子,加重了负担,分散了精力。想译好,反而译不好;怕出错,越出错,这也是造成紧张怯场的原因。
  2.3 外语基础差
  在口译员临场紧张怯场的情况下,也有一些确是因为口译员的外语水平不过关、业务基础不扎实而引起的。口译工作对口译员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要听得懂、译得准、脱口而出。把口译工作看得太容易,以为有一点外语知识便可凑合对付,以这样的水平和心态进行口泽,肯定会感到“心虚”、紧张。
  2.4 知识面狭窄
  由于口译员的知识面不广而产生紧张怯场的情况在口译实践中也有不少。口译内容涉及面极广,有时还带有随意性。如果口译员对某些领域或技术缺乏常识,一无所知,口译时,口译员势必频繁地请讲话人作常识性的解释。这种口译内容及客观情景对口译员无疑是一种压力。每听一句,心里没把握,不明白真正意思,只好鹦鹉学舌,从字面上照译,不能顺畅沟通双方,心里自然觉得很紧张。
  2.5 译员性格内向,胆小怕生
  口译员的性格对其临场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从性格上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性格外向、自信而爽朗的口译员、有较强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的口译员,临场紧张而怯场的比例就小得多。性格内向、胆小、怕大场面、害怕正式场面的口译员,其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就相对差些。在众人面前,在无数观众眼睛的注视下进行口译,显得十分拘谨,有时会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2.6 仓促上阵,无备而战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要想克敌制胜,不充分备兵备战,是不能打胜仗的。口译工作也是如此。口译工作十分实在,要求“兑现”,来不得半点虚假。即使是水平很好的口译员,如果不做任何准备,什么背景情况也不了解,被拉去“应急”,一问三不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临场紧张和怯场。
  
  3 克服口译怯场对策
  
  上述六点是在口译活动中引起临场紧张怯场的主要原因。如何能消除、克服口译员的怯场呢?下面提供几条建议,作为参考:
  3.1 端正态度
  对于任何一项口译任务,口译员都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该项口译工作的意义。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虚心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和求实的态度。口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露一手”。只有持这种态度,在遇到困难时,才不至于临阵恐慌、退却。
  3.2 抛弃面子观念
  口译现场有自己的师长、同行或朋友在场,此时口译员大可不必紧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口译员来说还是件好事。既是熟人、朋友,对口译员的口译表现及水平,他们定会客观评价。即使译中有借,他们也会善意指出,绝对不全讥笑。所以这种熟人环境,是一种学习机会,口译员应主动请他们提建议、指出不足。口译员此时是主动的,因此,将能消除一些紧张心理。
  3.3 深钻业务,苦练基本功
  译员的责任就是把原讲话忠实地转述出来。只做到全面理解是不够的,还要学习丰富的表达手段,如吸收表演艺术的精华,学会运用嗓音,掌握节奏等,既不能喧宾夺主,孤芳自赏,又不能过于沉闷,体现不出讲话的感染力。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熟练的口译技巧,是口译员的基本必要条件和“看家本领”。口译员听得准、译得快和讲得漂亮,这就是口译员的过硬功夫。有这些功夫做基础,口译员自然就不会临场紧张了。
  3.4 卓越的反应能力
  实际的口译过程并不是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的过程,而是几个环节同时发生。口译人员的怠慢会错过一些词句甚至是讲话者一个主要意思,这一疏忽可能永远无法弥补。口译员反应的速度要达到人类反应能力的最大极限。口译人员应该具备速度方面的天资,并在通常情况下,思想敏捷,反应迅速。
  3.5 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
  尽管译员的知识不像专业人员那样精深,但一些术语、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是必要的。因此,在进行口译前要进行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我们在此并不是要求口译员成为“万事通”,什么事情都懂,这是不现实的。但是为了避免因某方面知识缺乏而怯场,口译员庄尽量多看书,不仅要看语言书,还要看些专业书,同时也要看些一般性的常识书,以便扩大知识画。读书若持之以恒,必定大有益处。
  3.6 切实做好译前准备
  一般说来译前准备应该是多方面的准备。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会谈主题、口译内容概要;
  (2)了解双方参谈人员的有关背景情况及意图;
  (3)了解日程安排和接待计划;
  在了解上述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口译员应集中准备会谈内容的口译,查阅有关资料,熟悉有关木语及表达法。对于有些常用术语和会谈主要内容的译法要十分热悉,甚至能背诵,这样有备无患可以使口译员增强信心。口译员口译的把握大了,紧张与怯场自然就会减少。
  
  总结
  
  口译是一种即席的双语之间的一次性口头转换活动。在做口译时,时间紧迫,气氛紧张,译员没有推敲查询的过程,而且不容许出错,压力大,这就对译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口译译员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工作心态和灵活的头脑,才能克服临场怯场等问题,出色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口译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维维.英汉同声传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4]陈峥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口译.中国科技翻译,1998.
  [5]林超伦.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王永秋.口译听说技能训练.中国科技翻译,2001.
  [7]Ghadessy,M. Register Analysis:Theory and Practice. Printer Publishers,1993.

推荐访问:怯场 口译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