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史料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它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本文以朱元璋的不同画像、《孔子讲学图》《椅中圣母》等系列名画为例,对图像史料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案例分析。在图像史料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很多误区,教师在选择利用图像史料时,须认真领会图像本身传递的内容,认真审度图像所反映内容的真实性。
  关键词 图像史料  开发  利用
  一、图像史料的定义、类型及价值
  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包括地图、图片、画像(素描、写生、水彩画、油画、版画、广告画、宣传画和漫画等)、雕塑、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等实物和摄影照片以及影视片、纪实片等能够提供图像、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从形式上,图像史料可分为图片史料、影视史料(纪录片、历史片和剧情片)、实物;从来源上,可分为原始性图像史料和再造性图像史料。原始性图像史料包括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图画等实物和摄影照片等。再造性图像史料包括根据史料想象而作的历史图画、漫画、宣传画等。从图像史料的定义可以看出,原始性图像史料的真实性程度更高,再造性图像史料加入了制作者的想象,限于主客观原因,与真实存有或多或少的距离。
  图像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图像史料本身就是“历史”,它从不同角度记录、见证着历史,直观地展现了历史,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图像证史、图像补史、图像明史等作用。图像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英国学者彼得·伯克著有《图像证史》一书流传于世[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所言不虚。长期以来,古代的四川被人们认为是蛮荒之地,有李白的诗词作证:“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但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出土证明了古代四川文明程度很高,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唐诗中有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秘色瓷,说它如冰、类玉、绿如湖面,晶莹润泽,是皇家专用之物。人们对秘色瓷充满好奇,直到西安法门寺文物的出土始与文字记载相互补充,互相映证。图像史料甚至可以起到一些政治作用,如照片《饥饿的苏丹》(或称《饥饿的孩子和秃鹫》)《越战中街头奔跑的小孩》等。《饥饿的苏丹》描绘的是1993年苏丹发生战乱饥荒,一名瘦骨嶙峋的小孩即将饿毙倒地,而身后有一支同样饥饿的秃鹫在虎视眈眈,等着猎食小孩。《饥饿的苏丹》在纽约时报发表后激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国际舆论对苏丹饥饿和内乱的关注。该照片因此获得了美国新闻报道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同样获此殊荣的《越战中街头奔跑的小孩》描绘了1972年越南战争中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四处奔跑的场景。其中一女孩衣服被烧,全身赤裸地哭着跑在街上。该照片发表后,作为反战标志广泛见诸全球各种和平运动及报章杂志中,成为反战助推器。时人评价摄影师黄幼公“他帮着提前结束了越南战争”。图像史料还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运用恰当的图像史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使枯燥难懂的历史变得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能力,活跃思维,引发课堂的多元互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科学探究意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二、图像史料开发与利用的案例分析
  案例1.利用朱元璋的不同画像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朱元璋的画像现存多个版本,大体分为端庄之圆脸俊像和怪异之长脸丑像两种,这两种图像教科书的不同版本都有选择。教师同时给出朱元璋的不同画像,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是同一人吗?哪幅画像更接近朱元璋的长相?为什么会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图像?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再给出一组材料:《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郭子兴“奇其状貌”。刘基初见,深为其怪异的相貌震撼,发出感叹:“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明人陆容有记载:“高皇尝集画工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乃命写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早有,而它工不能知也。”教师再提问: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在做皇帝后会在推进君主专制的道路上作出哪些举动?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朱元璋的不同画像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生的兴趣高涨,很快切入主题。
  案例2.利用《孔子讲学图》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利用图像史料《孔子讲学图》进行教学,这一案例首先只涉及到一个图像史料的开发,继而涉及到如何利用师生、网络、图书馆、社会人士等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模式[2]。江苏精诚高级中学的沈为慧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一课时,面对教材中附有的《孔子讲学图》,遍寻历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市图书馆、网络,都没有找到对该图片的详细记载,于是请教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博导。博导告诉他,这幅画为明人所画,未有说明,提醒他可让学生思考。于是沈教师受到启发,布置一道探究题:《孔子讲学图》能反映孔子哪些思想主张或历史贡献?要求:几人一组讨论提交结果。效果出奇得好,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提交的答案基本能涵盖孔子的思想主张,比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述更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讨论的结果除了能归纳出孔子的有教无类,仁、礼等思想,学生还能得出以下结论:一些学生在交头接耳,说明孔子的教学注重交流、讨论,气氛融洽;户外教学,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师、学生未拿课本,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学生没有课业负担,体现了素质教育之快乐学习;学生中没有女的,说明重男轻女,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力等。最后,沈老师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交由博导审阅修订,最终得出答案。此课例引发了全国其他同行的关注,如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的陈亚东老师撰文对此案例作出点评,并归纳出此课例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陈老师指出,该老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还可改为:“据专家介绍,著名的《孔子讲学图》至今还没有文字说明。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孔子讲学图》能反映孔子哪些思想主张或历史贡献?我们将采录同学中的有价值的观点,推荐给专家学者,进而整理成文,以服务于社会。”[3]此案例是教师、学生、专家合作开发课程资源的经典模式:教师面临问题,自己查找资料;请教专家,受到启发;向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小组提交结果;教师整理信息,提交专家修订;教师总结提炼;服务社会。这些活动,涉及到教科书资源、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专家学生等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推荐访问:史料 图像 利用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