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课程建设的意义与现状,以丽江师专为例,从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内容、精品课程和课程教学管理体系6个方面总结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改革实践经验。
  【关键词】课程建设 丽江师专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20-03
  一 意义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一切措施,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同时,课程质量的高低,又是学校教学水平的具体体现。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点内容。每一门具体课程的建设,都涉及课程内容、师资配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建设就是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
  二 现状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既培养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又培养高职类专业的学生,具有双重培养性质。多年来,各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以及教育发展缺少人力、财力等多方面原因,师范高等专科教育存在着发展模式陈旧、缺少特色等现状。
  三 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工作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我校作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调整课程结构和体系、提高课程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课程管理体制,才能确保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1.形成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所施加影响的对象是人,教育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它只对人——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等产生影响、发生作用。但是这种影响作用必须要通过人才能发生,它对社会的影响仅是一种间接的影响,所以,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它的基本属性。教育的这种人本性要通过课程才能产生作用,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以人为本设计课程,是对教育人本性的最好、最本质的践行。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社会以人为本的需求,社会要求培养有思想、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2.依据人才培养要求,合理设置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我校各专业根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从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各专业的课程均按必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全校性公共课、学科类公共课、专业课或专业方向课群(专业方向课群设置只针对有条件的专业)、选修课组成。具体来说,必修课模块包括全校性选修课、学科类公共课、专业课或专业方向课群,选修课是指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各课程模块和课程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重视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和结合,进行学时的合理分配,保证教学安排的整体性、统一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学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三年制各专业全学程的课内总学时为1800~2000学时。例如,教育类专业语文教育课程体系,全校性公共课576学时,学科类公共课180学时,专业课1098学时,选修课即全校性公共选修课180学时及以上。例如,高职类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全校性公共课504学时,学科类公共课36学时,专业课1386学时,选修课即全校性公共选修课180学时及以上。各课程模块和课程体系之间形成了科学有机的联系,在突出对教育类或高职类基础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致力于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总体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理念,在大学二年级或大学三年级实行“按需分流,方向选择”。前期趋同,是指根据国家对专业的学历学业的规定,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学业要求、基本规格要求、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而构建的课程体系。后期分化,是指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的优势,在学生进入“后期”(大学二年级或大学三年级),在专业指导下设置专业方向及其课程群,实现专业方向的分流交叉,从而使学生既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互补和共享的优势,又强化了专业,达到一个专业多个方向,克服了千人一面的现象,使学生的适应性更广。例如,艺术系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公共基础课、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外,均设置了专业方向课群。
  第二,精简理论课,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专业实践课、教育类实践课、社会实践及其他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管理与考核,做到合理安排、讲求实效,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生命科学系园艺技术专业,为进一步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确定近6年以发展花卉和园林方向为主的专业课程,以“实用、够用”的原则,去掉了普通遗传学、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压缩了植物生理生化、设施园艺学、观赏植物学课程,增加了花卉学、电脑制图(Cad Photoshop)、素描等课程,同时为适应社会对高职园艺技术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较高要求,加强了专业技能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比例,逐步压缩了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进一步扩充选修课,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程,以盆景与插花技艺、园艺产品营销学、园林绿化与施工、花卉应用设计、专业英语、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等课程为主,保留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综合课程模块。
  第三,强化专业核心技能课。一方面学校要求各个专业都开设36个学时的专业核心技能课,另一方面各个专业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设专业核心技能课群,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例如,中文系语文教育开设了小学语文教学法、中小学新课程研究、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群。

推荐访问:云南 高职高专 少数民族地区 课程建设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