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识教育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结合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欧洲,成形于美国。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各个学科的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于多年的播音教学实践,笔者对通识教育的积极作用感受较为深刻,并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单一学科倾向已严重制约了这个学科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播音专业自从1963年开设以来,已经发展为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多个教学层次。起初,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只有北京广播学院一家,后来又建立了浙江传媒学院,1998年教育部把播音专业改名为“播音与主持专业”。近年来,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大众传媒,人们在享受媒体信息的同时开始关注媒体本身,活跃于广播电视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日益成为年轻人羡慕的对象。于是高校里的播音主持专业自然为许多人垂青。时至今日,播音与主持专业已经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和自治区,约有200家高等院校开设有这一专业,其中还包括包括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甚至一些政法类、农林类、体育类、财经类、师范类高校也都纷纷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每年有逾万学生毕业。由于办学仓促,很多播音主持院系根本没有足够的办学准备和必要的办学条件,也没有合格的专业教师,因此,大多学校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模仿和借鉴北京广播学院的办学模式,有的不顾播音主持教学规律,自行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拿学生当“实验品”。因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005年国家在调整高校专业名目时把播音主持人专业从新闻类专业调到了艺术类,降低了考生在高考分数上的门槛,可以广收学生,同时又可以按艺术类专业的标准收取高额学费,开办播音主持专业和大量招生就变成了某些高校一件赚钱的事情。加上不少学生对播音专业以外的文化课程从高考前的应试训练阶段便有意无意被轻视,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入学后知识结构偏窄。显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与播音主持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相背离,更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当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业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基于传统新闻传播业的分工结构和运行方式而构建的播音主持教育体系,同今天的广播电视媒体和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一样,正面临变革的诉求。播音主持艺术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艺术,而是用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广播电视实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生命源泉,只有深入了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科研计划,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全球媒体竞争需要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而引入通识教育,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将他们培养成素质全面的创新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一、把握科学理论是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
  
  目前,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有三种理论。一是精义论,主张以经典著作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认为人类的文明虽然与时俱进,但在变迁中有其永恒不变的价值存在,这种核心价值尤其保存在经典文献之中。通识课程要体现人类的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因而经典著作便自然成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二是均衡论,认为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各种知识都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能避免20世纪以来学术过于分化所导致的视野狭窄,心灵缺陷,因此,必须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均衡的视野、平衡的心智。三是进步论,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解决问题,对他们的生活有所裨益,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相结合,为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通识课程所反映的核心精神(或说基本目标)是“人”的培养,其次才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换言之,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首先必须关注的是“人”,然后才是这个人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播音员、主持人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是党、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代表。广播电视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特殊的高要求,他们应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好的思想品德、较强的业务能力、较厚的知识功底、较鲜明的专业个性……这些在经过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身上应该得到体现,但是从广播电视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来看,他们中的部分人明显存在着一些欠缺。2005年9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批转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的通知》中说,按照《广播电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实施方案》和《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对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这将为进一步提高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职业素质,规范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职业行为发挥积极作用。今天中国职业新闻工作者需要强化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清醒认识传播环境,深刻理解职业责任;忠诚新闻工作的职业精神,信守新闻工作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传媒道德伦理一直是被国内传媒教育普遍忽略的,也是我国传媒教育的最薄弱环节,这与中国社会法制尚不健全,民众法制意识不强密切相关。随着中国传媒业近年的急速膨胀,传媒每日每时与社会发生互动,矛盾冲突的频率上升,新闻官司增加,社会对传媒职业道德不规范的指责也多起来。于是,传媒业自身的法治建设和职业行为的规范化,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作为播音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识教育对高素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的影响是深远的,应正确理解“专业主义”背景下的通识教育课程,结合专业教学设计“融渗教学”,对学生进行学术传统风气与社会个人观念的熏陶, 加强新闻伦理道德教育和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教育,并积极开展以人文精神为引导的课外活动,从而才能拓展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通识教育。
  
  二、通识教育是重构当代人文精神的解决之道
  
  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根深蒂固,近代 “唯科学主义”也很有市场,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广为接受。加之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功利价值追求,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播音主持艺术是一个尤其需要人文精神的学科。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会对一些事关安身立命的终极性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层的思索,而优秀的播音主持作品则无不体现着人类思想的深度与力度。但在当前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可能连进行这种思索的愿望都没有。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认为,从信息传播的角度上看,语言传播的基本功能是实现“信息共享”,引导人们实现“认知共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实现“愉悦共鸣”。从社会文化传承、现代文明建设和社会价格塑造的角度看,语言传播还要在实现以上功能的过程中,承担“化成天下”的历史使命,重新构建当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而作为语言传播的传播主体,要检讨语言传播过程中人文精神阙失的现象,反思原因,必须寻找重构当代人文精神的解决之道。播音主持教育担当起这一责任应该说是责无旁贷,理所应当的。而我们认为,通识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手段。因为,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从广阔的知识之海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养成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习惯。通过深入研读先贤的经典,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领略作者思想的深邃,从而获得心智的训练和提升;通过了解历史的变迁,通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充分的反思;而通过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和差别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客观对象进行更高境界的把握。可以想见,接受过这种通识教育训练的学生,已经因其所拥有的人文精神,在通往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的道路上比别人先知先觉。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正在积极谋求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必须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高度着眼,重视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发展问题。爱因斯坦曾经十分精辟地指出,“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通识教育”的理念无疑为我们解决当前播音主持高等教育的缺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资源。而“媒体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使命感和博大的胸襟抱负等素质,这都必须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引下方才能够进入施教者的视野,并通过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等载体得以培养和造就。

推荐访问:播音 主持 教学 专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