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论: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ysbj/ysbj201305/ysbj20130516-9-l.jpg
  摘要:真实是人类的一种感官判断,是人类对存在的愿望——是人的感觉、价值、判断和愿望,与存在世界和生存世界的某种重叠。电影剪辑是电影叙事的需要与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蒙太奇是剪辑概念的同义概念。真正将“蒙太奇”理论覆盖甚至代替“剪辑”技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谢·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俄电影导演们。长镜头理论的基础,则是安德烈·巴赞的“透明”电影理念。“透明”是一种美学态度,“透明”更是一种艺术主张。无可置疑,蒙太奇和长镜头,都是为了追求电影叙事上的“真实”,但在如何追求和达到“真实”上,两者并不一致。所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两者是一致的,从方法论的角度讲,两者又是相异的。蒙太奇主要是无声电影时期的一种“真实性”解释,长镜头理论却是有声电影时期的一种“真实性”解释。所以,我们又可以说,蒙太奇是无声无色的电影“真实观”,长镜头是有声有色的电影“真实观”。影像真实的技术、观念/思想与艺术本体,永远存在着矛盾的统一性。思考问题的态度、立场和时机,构成了对问题思考的逻辑基础。
  关键词:电影艺术;艺术创作;真实;蒙太奇;长镜头;认识论;方法论;镜头性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一、导论:真实之维——哲学的思考与艺术的思考
  1.真实:人类在三个世界中的一种感官判断
  对于真实的概念,一般认为,真实就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而所谓事实,也就是事情的实际情况;或者是实有的事情。
  英语的“真实”Reality,译成中文是真实,即事实、本体、逼真的称谓。(哲学)实在:绝对存在而非偶然存在的事物。(Philosophy that which has necessary existence and not contingent existence.)
  拉斯·史文德森曾这样说: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雄辩地指出,我们必须放弃如下虚妄的区分:什么是“真正”存在于世上的,而什么仅是我们投射到世上的。从现象学的观点来看,在二者之间不可能做出明确的区分,然而,这样的论断往往会被指责为毫无根据的唯心论。但反过来说,这种指责本身也是基于同样毫无根据的唯心论,将整个世界判定为“客观”的,这是一种更成问题的说法,原因在于,世界并非“世界”这个词通常所指的客观对象,而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实际的意义期待。①
  可见,真实是伴随人类出现的一个亘古之谜。“什么是真实的?我们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的?这两个问题曾困扰过希腊哲学家。唯心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存在主义对此问题也展开过积极的讨论。此问题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问题。”②
  在这里,我们展开的是两方面的讨论:“真实”概念作为人类感官判断的可能性,“真实”在人类三个世界中不同概念的可能性。
  其一,真实是人类的一种感官判断。
  我们认为,真实乃是人类的一种感官判断,或者说真实是对事物、事件的一种认识确认。
  真实概念的三个框定性原则是:真实是一种描述性的认识判断,真实受到对它自身的限定,真实与非真实(虚假)是相对的。
  我们说,真实是一种感觉,是人类感官的综合,也是身体-意识的运作的结果。真实作为一种观念,是人的意识的表现,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契约——判断、价值、感觉和愿望的契约。
  真实更是一种愿望,是人类对存在的愿望——是人的感觉、价值、判断和愿望,与存在世界和生存世界的某种重叠。
  惟其如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一种意识的判断,真实只有在一定的场域中才具有意义。
  而真实是一种感觉判断,反过来也可说是一种态度——对自己的态度,对周遭事物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说:
  一切存在的东西只有在作为理念的一种存在时,才有真实性。因为只有理念才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这就是说,现象之所以真实,并不由于它有内在的或外在的客观存在,并不是由于它一般是实在的东西,而是由于这种实在是符合概念的。只有在实在符合概念时,客观存在才有现实性和真实性。而且这真实性当然不是就主观的意义来说,即不是说,只要一种存在符合我的观念,它就是真实的,而是就客观的意义来说,即是说,“我”或是一种外在的对象、行动、事迹或情境在它的实在中实现了概念,它才是真实的。如果这种统一不发生,客观存在的东西就只是一种现象,在这种现象里不是完整的概念而是概念的某一抽象方面得到客体化(对象化)了。这抽象的方面由于脱离了整体与统一而独立分立,就可以退化到与真实的概念对立。所以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实在,因为在这种实在里,理念使它自己达到了存在。③
  说老黑格尔是对的,因为他说对了一半,真实是作为感觉的存在;说他是错的,因为理念的真实只是理念,与真实的存在其实并无关系。
  真实不是一种理念,真实也不是一种理想。真实只能是一种判断——人类感觉的判断,即用视觉、听觉乃至嗅觉、触觉、味觉来对感知对象的一种判断,所以,真实绝对不是用理念做出的图解,或者是用理想编造的想象。
  就这种意义上而言,“真实”在人类三个世界中的概念是不相同。对存在世界来说,它是感觉上的科学技术的判断;对生存世界来说,它是感觉上的人类契约的判断;对艺术来说,则是感觉上的精神意识的判断。
  其二,真实表现出了人类语言的“得意忘言”和“言不达意”。
  就像墨菲斯在《黑客帝国》中说的那样:“什么是真实?你怎么来定义真实?如果你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那么真实只不过是大脑所解释的电子信号而已。”
  况且,生活真实,是对人的存在世界的真实?还是生存世界的真实?甚至是对人的身体-智能/意识而言的真实?
  这充分表现出了真实在人类语言中的“得意忘言”和“言不达意”。
  我们一般认为,符合或者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就是真实的,不符合或者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就是不真实的,或者虚假的。用更哲理的话来说,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④ 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成功。其实,我们并没有很科学地理解这些论断。什么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指的就是符合和实现人的目的,但从广义上说,“人的目的”一定是相对的——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发展之中才逐步认识和理解人的自身目的。

推荐访问:长镜头 蒙太奇 新论 真实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