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我国文化艺术管理实践初探


  摘 要:我国历来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即主动开展了文化艺术管理实践:初步形成和完善了体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参与的主流文化管理体制,提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艺术管理原则,初步创造了适合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的文艺管理方法等。本文通过对该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管理实践的回顾与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期对我国当前文化艺术管理实践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文化艺术;管理;实践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即开始了全面的文化建设,以及相应的文化艺术管理活动。这一全新的实践活动,是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党及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新的历史实践。这个时期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文艺、教育、科技、新闻出版等各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时期的文化艺术管理实践,可分为两个阶段研究:一是1949~1956年新生与初建阶段,一是1956~1965年调整与曲折发展阶段。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重点对1949~1956年我国文化艺术管理实践加以分析。
  一、初步形成和完善的体制建设
  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相适应,我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开始逐步建立全民所有制形式的文化艺术管理体制。新中国初期,旧中国无论公办的、私立的文化艺术团体,逐步收归国有,由国家承办和管理,大部分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由国家统一拨给资金,统一调度人力和资源,大小事务也由国家主管部门亲自处理,分配方式上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另外,大量民间的文化艺术团体与个体工作者,国家对其实行集体所有制的管理体制,政府实施一定的政策,保证从业者以自主经营、多劳多得的形式从事文化艺术活动。事实上,这也是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一时期,完全私营的与个体的文化艺术实体已经很少。以全民所有制形式为主体的管理体制的实施,给从旧中国颠沛流离过来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以极大的安定感,使他们亲自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和优越性,对于激发他们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献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文艺管理方面,实行企业化原则,采取公营、公私合营或私营公助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的文化艺术管理体制。
  二、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参与的主流文化管理体制
  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使文艺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的实施,在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来加以实现的。
  周恩来在1953年9月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的第三部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第八条领导的责任问题指出:“要使文艺工作搞好,领导的责任是大的。共产党是文艺运动的领导者,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加重责任,特别在思想改造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心,这方面过去关心是不够的;其次是政府,应该对文艺更多的注意,帮助文艺界解决困难,使他们的工作更好的配合国家建设;第三,文学家、艺术家应该一方面更好的发挥个人的才智,也要过集体生活,在创作上也要发挥个人才智,同时又能将大家的意见集中综合起来加以取舍,修正自己的作品。在创作上如果只强调集体,或者用集体的力量来干涉创作,那作品就会改不好。”
  在周恩来的文化艺术管理工作方针指示下,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文学家和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三位一体的文化艺术管理体制,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管理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开端,便于文化艺术管理工作协调开展。三位一体的文化艺术管理体制具有合理性,促进了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化艺术管理方法,为以后几十年文化艺术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文化艺术管理原则
  1.关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文化艺术管理原则
  普及与提高的原则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文化艺术管理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原则。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整体而言,文化水平是很低的,因此文艺总体水平低下。当时的文艺问题突出表现在普及与提高及其关系上。毛泽东对这个问题曾提出:“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普及指导下的普及。”周恩来在1952年11月《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闭幕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普及与提高不是对立的,是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也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来提高。”
  普及与提高关系问题在中国革命文艺发展史上长期以来未得到明确的解决,这个问题是关系到革命文艺发展的全局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的文艺方向,同时提出了为贯彻这个文艺方向必须经过具体途径,辩证地解决了普及与提高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对“五四”以来革命文艺关于这个问题长期争论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一个重大发展。
  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是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具体贯彻的保证,而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指导思想又是正确解决普及与提高关系的出发点。普及与提高都必须以工农兵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这就不但规定了客观标准,也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人民大众的文化水准和审美情趣,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必要的,但是这种适应不应该简单、绝对地理解为人民大众只能接受这种初级状态的文艺,而应该尽力使“俗”和“雅”恰当地结合起来,把“下里巴人”同“阳春白雪”统一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在适应人民大众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趣味并反过来推动艺术水准的提高。这样辩证地理解普及与提高,并以其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才能为人民大众所真正需要。一味地迁就是狭隘的功利主义,片面地强调提高,无视人民群众此时此地迫切需要是“贵族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对普及与提高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的确立,在方向上为实现革命文艺的战略目标找到了切实的道路,在具体实践上解决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2.关于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文化艺术管理原则
  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文化艺术管理原则,这是由党的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立宏大的革命文艺队伍的目标所决定的。建立一支宏大的革命文艺队伍,首先,要加强专业艺术队伍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因为专业文艺队伍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但由于它的专业性强、参与面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需要。其次,建立一支宏大的革命文艺队伍,不能忽视业余文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在工厂、农村、部队、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至街道、集市……活跃着一支难以数计的业余文艺大军,他们以各种形式从事着创作、演出等文艺活动,在用社会主义精神宣传教育群众、活跃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起着专业文艺工作者往往起不到的作用,他们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力量。由于他们直接生活在群众中间,亲身感受到生活的脉搏,所以他们思想活跃,他们的创作和演出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一些受群众欢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文艺形式常常首先在他们当中产生。但业余文化活动又往往因为缺少专业技能而达不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并且由于缺少专门训练,加之有的文化素质较低,有的缺乏组织,因而常常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有的甚至自生自灭。因此,应加强对业余文艺的组织和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业余文化队伍不断提高。专业文艺工作者应加强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的联系,给他们以指导,并从他们当中发现人才,同时从业余文艺队伍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推荐访问:初探 文化艺术 实践 我国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