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lls/xlls200911/xlls20091186-1-l.jpg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遭遇诸多挑战,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的敏感度更加突出。多元文化对理想信念教育冲击主要是从改变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切入。多元价值观念的传播、外国文化的强势介入、国内利益多元化带来的思潮多元化是影响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原因。在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兼顾大学生价值观多元的现实,加强引导疏导,突出重点群体,分层次推进,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多元文化;理想信念教育;三个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191—03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它既体现为文化之间的冲突,更包括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借鉴。在外部多元文化和内部文化及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正在遭受极大冲击。在世界多元文化和国内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遭遇诸多阻力,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感、误解、抵触等。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已十分深入,研究人员包括思想政治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高校党政领导、文化界学者等,研究成果包括博士、硕士论文、学术论文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不了解,甚至无知;关注现实利益及物质利益,缺乏对共产主义事业及人类进步事业的热情;大部分同学认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少部分对国家的现行政策认识偏激。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道德及理想追求在社会价值体系中的边缘化。如何应对,研究人员提供的对策包括了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教育,认真对待国内外优秀价值思想;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等方式和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对多元文化背景的理论分析,结合理想信念教育遭遇的问题,从理想信念教育实际操作入手,提出解决方法。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
  
  1.多元文化的背景描述
  多元文化是研究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和基石。界定多元文化的真正含义是解决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本文中的多元文化的定义不同于理论界对文化多元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和解释。人类学家或历史学家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1]。正是由于文化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成果的集中反映,在信息发达、个人沟通无限可能的现实中,文化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的多元文化背景指的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国家间经济、文化、思想交流不断提高和进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时代降临,国内经济思潮不断撞击、思想价值观念的激烈交锋、阶层的不断分化、生活方式的持续变化的综合体。本文突出的两个重点为全球化和国内利益价值多元化。
  在国际层面上,全球化对中国来说主要的影响是中国开始实践西方的经济运作、政治思想、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并非在对等的前提下进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文化占据着垄断地位。20世纪末期,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的冲突”就是对其他文明可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恐惧的产物。2008年中国奥运火炬传递风波国外媒体对事件的歪曲报道再次反映出西方文化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文化的误解和敌视。
  在国内,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阶层构成、社会关系、理想信仰。全民的价值观念转向对金钱的绝对迷恋,随之而来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的急剧转变。结合中国实际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被缺乏正确价值观念的当代青年忽略。信息化时代的“快餐文化”,不允许任何一个信息长时间占据主导甚至霸权地位,信息更换的速度会加快,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或兴趣也日益个人化、多元化。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当代大学生受到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的冲击是最大的。然而从文化发展和对个人要求的角度来看,文化的同一性和多元性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价值多元和指导思想一元的关系。
  2.理想信念教育理论
  首先需要清晰界定理想、信念、信仰的含义。简单地说,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某种精神状态,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些思考和行动的模式。信念往往是具体的,一旦成为人的一定的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和态度,信念就成为信仰。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激励着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2]。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灌输、教育、普及、引导“三观”教育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性质和方向。
  3.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思想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理想信念教育确保爱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是自觉纪律意识形式的根源,是文化教育活动的价值体现”。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是与其他价值观相并列的诸多价值观中的普通一个,而是引导其他文化和价值观、统领其他文化和价值观的总核心价值观。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冲击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核心内容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着社会存在和实践。社会现象多种多样,价值观也一定是多种多样,必须对国内外的挑战进行描述和原因研究,以便为进一步的改进教育措施提供指导。
  1.国外价值观的冲击
  (1)片面理解个人主义。当代中国大学生在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形式了解国外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影响最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个人主义。大学生是独立的思想群体,他们要求个性的解放和充分发展,讨厌权威的约束,西方的个人主义恰好填补了他们的需求。但是由于对权威或灌输的厌倦,不少大学生急匆匆的对个人主义浅尝辄止后将个人主义作为可以对抗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筹码。在处理国家与个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群体关系的时候,出现了过度的个人中心主义。个人主义是需要全社会的民情和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个人权利的执着两个方面,需要明确界定权利的边界。

推荐访问:探究 理想信念 大学生 文化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