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小平理论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实践


  [摘 要]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同时,不能忽略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指导作用。解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所产生的诸多疑惑,如确定“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要标准、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区别?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关系、划清“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界限?运用邓小平理论吸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心的理论依据,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等等,都可以从邓小平理论中得到科学指导与深刻启迪。运用邓小平理论中包括实事求是和“两点论”方法的辩证思维,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8-0022-06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毫无疑问是当前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指导作用,因为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邓小平理论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更是为如何有效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特别具有说服力的实践依据。发挥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效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是破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产生诸多疑惑的思想武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八大所提出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比较抽象。笔者在研究中,了解到不少人对这“24字”的理解产生了这样和那样的疑惑,有必要运用邓小平理论对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做出解答。
  疑惑之一,确定“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疑惑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确定为“24字”?确定“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如何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早在十八大之前学术界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提法。十八大正是听取了各方意见,依据“最大公约数”的原则,最终确定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较之于学术界的许多提法,十八大提出“24字”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国家发展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价值准则,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全面引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文化手段。笔者认为确定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该是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能借鉴已有文明成果和反映时代发展潮流,体现本质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既切合现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需要,又能贯穿于长远的社会发展,符合阶段性和长远性的要求;既能被多数人认可和遵守,又能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具有层次性和先进性的要求。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兼顾到了制度要求、实际需求、时代特色和广泛认同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个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提法。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1]笔者认为,习近平的这一重要结论表明,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还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标准,因为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主要依据。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独创性的理论价值。邓小平第一次从社会主义本质高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纠正了过去脱离生产力发展要求空讲社会主义的偏差,强调了既不能脱离生产力抽象地去讲公有制,也不能离开公有制去讲生产力的发展,否则会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经过反复思考和提炼,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明确回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373。邓小平这一结论的基本思路是在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之上,通过公有制生产关系和人民当家做主的上层建筑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虽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任务、手段、途径与目标的有机统一,但是主要还是强调了社会主义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和共同富裕这一“总目标”。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定的12个价值要素,从本源上看均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所规定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表现为经济上的“富强”目标,政治上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等目标,文化上的“文明”目标,社会关系上的“和谐”目标,而要实现这些“具体目标”又必然要求公民个人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规定的目标要素,又都归属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所规定的“共同富裕”这一总目标,所有的奋斗目标都要着眼于实现这一总目标,并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条件与目标”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中,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条件,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与条件。
  疑惑之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包含一些相同的提法,那么该如何认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许多与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同的提法,诸如“民主、自由、公正、平等”等提法,这使得不少人产生了困惑。有的人不能接受这种相同的提法,认为这样做就无法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开来,容易为西方“普世价值观”提供依据。当然也有人有意无意地混淆这两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界限,想当然地把这两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完全等同起来。为了防止西方和平演变,批判西方“普世价值观”,我们比较多地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而对其中“相互联系”的阐述则比较薄弱,需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宣传。

推荐访问:探析 邓小平理论 实践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