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票到子弹:宋教仁的共和实验


  1914年初,袁世凯接到了一个让他难堪的条陈。四川城口县知事陆某请将大总统任期改为终身制。这似乎在暗示他有永久占位的私心。
  据民国记者陶菊隐描述,袁拟发布命令拿办该官,一个策士提醒他:『这样岂不会使真心爱戴大总统的人灰心短气!』袁回嗔作喜,把这个条陈发登政府公报。
  几个月前,袁世凯刚刚甩掉『临时』两个字,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在当年『国庆节』上,他在清帝登基的太和殿举行了就职典礼,礼毕在天安门观看阅兵。
  选举时袁世凯曾派军警『保卫』国会,被国民党议员指其使用武力,权力欲心切,但他当年接受上海《大陆报》的采访时说,自己要做的是华盛顿,并不是拿破仑。他表现得更像拿破仑式的政治强人。在当选正式大总统一个月后,袁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1月,他又宣布解散国会,议员每人发400元路费,饬令回籍。
  辛亥革命后充满政治活力的实验期此时已宣告结束。就在一年前,宋教仁还期望他所梦想的政党政治,把袁世凯纳入宪政框架内进行和平竞争。
  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首轮选举中获胜。生逢历史转型的大时代,宋教仁有着当仁不让的抱负。按照当时的形势,以党首身份组阁的机会就在其眼前。
张謇先后创办了1 9家企业,建成了大生资本集团

  袁世凯宣布国会即将召开,电邀宋教仁北上。3月20日晚10时45分,宋在国民党要员黄兴、于右任等人的簇拥下来到上海沪宁车站。在检票口处,一颗子弹打破了宋教仁的梦想。
  在他死后,民国的政治版图面目全非。中山大学历史系袁伟时教授认为,宋案后,国民党内的极端派,跳不出革命年代养成的枪杆子定是非的窠臼,悍然发动『二次革命』,不仅国民党堕入失败的深渊,而袁世凯也失去制衡而滑向从专制到称帝的死亡道路。
  尽管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但在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上,表现得他对这个仪式压根并不重视。当时以记者身份在场的梁漱溟发现,袁『既不蓄须,亦不修面,着军人旧服装,殊欠整洁,显然蔑视此一重大典礼。』
  武昌首义后,革命派抢先宣布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这让袁世凯已十分恼火。更让他不满的是,南京方面并未掩饰对他的公开怀疑。在其就职次日,《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了内阁制,被袁指责为『因人设法』。《临时约法》1912年2月6日开始审议,南京从未征求袁世凯的意见,却授权已卸任总统的孙中山签署公布。
  这是南京匆忙为袁世凯打造的紧身衣。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宋教仁主张实行当时法国式的内阁制,架空元首,首相当国,孙中山则主张美国式的总统制。最后表决时还是通过总统制。等到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南京又转向内阁制,想借此来限制袁的野心。
  自此,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间的矛盾周期性上演。
  事实上,宋教仁既是革命元老,也是同盟会中少有的对各国政治制度深入了解之人。民国作家蔡东藩认为,宋为『学问品行,均卓绝一时,只以年少气盛,好讥议人长短,遂深触当道之忌』。和甘当孙中山配角的黄兴不同,宋教仁角色意识颇为独立,因此被左舜生评价为『政权欲极强』。
  跟相信子弹的党徒政客相比,宋更相信选票的力量。辛亥功臣谭人凤认为,国民党中人物,袁世凯最忌者惟宋教仁。
  袁世凯最后终于挣脱了南京政府为他精心制作的纸手铐。1914年5月,他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取消内阁和国会对总统的一切牵制,规定大总统任期改为10年,连任不受限制。
  这年年底,他又往皇帝化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他授意参议院修改选举法,规定自己不仅可以成为终身总统,而且袁家可以成为世袭总统。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观察,袁世凯始终坚持认为自己的权力来自清帝退位诏书中『袁世凯条款』,而不是他和南京政府间的协定。
  议会政治带给袁世凯不愉快的经历。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一年,对于《临时约法》这个紧身衣,袁就颇多抱怨和不满,称『几无伸缩发展之余地,本大总统深受其苦痛』。
  为了跟国会避免冲突,袁世凯也表现得委曲求全。唐德刚称,当时袁似有被党人推来推去、无能为力之感,此时小政客横行无忌,在市井平民心中,袁世凯反而成了安定力量,大家无不希望他恢复权力、拨乱反正,而革命党被认为是社会的乱源。
  对革命党一向有看法的黄远生描述,当时各党都派人持旗帜在车站迎接议员,每见一议员下车,则招待人员蜂拥而上,彼拉此扯,『其内幕花样甚多,无非金钱酒食拉拢』。
  为了改变党人的暴徒形象,同盟会调整了立场,在政治上激进,在社会关系上保守。1912年8月25日,在宋主持下,同盟会联合其他四个小党,在北京湖广会馆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的孙中山力辞不就,时年30岁的宋教仁代理党魁,一时风头甚健。
  对宋的『责任内阁』,孙中山其实不以为然。在当年致宋的公开信,孙称,中国还不具备民主的条件,所以不要去争,这样越搞越乱。当时注意力已转向铁路等实业的孙中山认为应该先经济、后政治。
  当时多数欧美专家也认为,民主并不适应中国人,只有皇帝才是中国人民知道的东西。袁世凯也曾口气强硬地告诉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他与共和政体不共戴天,因为他深信共和只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现在看来,宋教仁的政党政治更像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政治试验。梁漱溟回忆, 宋教仁曾密访政敌梁启超,表示应像英美那样,实行两党轮流执政。在即将到来的国会大选中,若梁启超当政,他愿在野相辅;如果他当政,则请梁启超善意监督。
  对于雄心勃勃的宋教仁,袁世凯维持了表面的和平。他送宋教仁西装,连尺码都非常准确,还送他五十万元的支票一本,请他自由支用,但离京前夕宋即让赵秉钧交还袁,留信一封表示谢意。
  完成建党工作后,宋教仁曾于1912年10月返桃源探母,但是国民党捷报频传,纷纷希望他出山。1913年2月1日,就在宋府准备庆祝新年之际,宋离妻别母,经长沙、武汉沿江东下,到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视察党务。在这些演说中,宋开始攻击袁政府。
  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30岁的宋教仁和53岁的袁世凯成为气质迥异的对手:一个长于选战,善于利用共和政体为政党留出的空间,但硬实力较弱;一个是官僚出身,虽具实力,却没有政党运作的经验。
  在1912年底至1913年初,经过二轮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在当时的演讲中,宋教仁直接鼓吹要削减总统的权力。但他所设想的选举、政党、国会,都因为一颗子弹付诸东流。袁世凯阵营和孙中山阵营互相指责是对方射出了子弹。
  1913年3月25日,孙中山从日本赶回上海,一怒之下主张兴兵讨袁。袁世凯不动声色,趁机『削藩』,也扭转了民初中央无法从地方获得财政收入的局面。
  当年10月10日,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宋教仁已被暗杀,孙中山、黄兴等国民党要员重新踏上了流亡之路。黄远生在现场看到,总统跟就职临时大总统的萧索之气大不一样,『精神甚矍铄,音吐甚朗,军服灿然』。
  作为对袁世凯的激烈反对,新成立的国会采取了不妥协的立场。1913年10月底,《天坛宪法草案》规定了『立法至上』的国会权力,总统的行政权又遭削弱。袁世凯彻底地失去耐心,3个月,国会即遭解散。
  1914年,言论空间急遭压缩。这一年,对报刊的检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遍布的便衣情报人员到处搜捕国民党党员。在人员和效率的严格技术范围内,袁氏当国,民国已成警察国。
  时间回到两年前,共和制度刚来到古老的中国。袁世凯问顾维钧,共和要多久,是不是要几个世纪。
  顾回答:时间是需要的,不过我想用不了那么久。

推荐访问:共和 选票 子弹 实验 宋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