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综述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成果丰富,集中在国家治理、行政改革、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共政策、政府危机管理、政府绩效评估等领域。学者们能够对行政管理的热点、难点和痛点进行跟踪性、创新性的研究,研究成果中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的比例有所提升。但是,国内研究仍然存在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学科难点攻关进展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明确了中国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综述;国家治理;行政改革;社会管理
  作为一门目的在于有效指导政府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行政管理学研究对于深入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八大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界继续深入对重大理论创新和热点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持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呈现出了良好的学科发展势头,但仍存在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拓展。本文拟通过对十八大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科文献进行简要的综述,揭示该期间内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等行政管理学专业刊物所载论文的研究主题较为丰富,基本涵盖了国内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通过对以上刊物所收录论文的考察可以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界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国家治理、行政改革、公共政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危机管理、政府绩效评估等。
  1. 关于国家治理问题的研究。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中国行政管理学界近期着重研究了国家治理的相关问题。
  (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结构。胡鞍钢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与方向》一文中把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质概括为“党的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强调了党的治理现代化在其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杜英歌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结构复杂性分析》一文中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结构包括网络、分权和协同合作等方面。
  (2)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体系。王浦劬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中分析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三者之间存在的包容性、交集性和区别性三种关系。杨光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政治意义》一文中分析了“国家治理”概念在世界政治中的优势,指出了“治理民主”相对于“自由民主”的优越性。
  (3)国外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田凯在《国外治理理论研究:进程与争鸣》一文中回顾了二十余年来国外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主题及主要论争。彭跃社在《新兴国家政府治理创新比较》一文中对主要新興国家政府治理的现状、政策和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
  2. 关于行政改革的研究。作为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行政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十八大以来,这一领域主要涉及到如下几个问题:
  (1)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和路径。薛澜等在《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系统思维与改革取向》一文中指出,中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应秉持“动态调整、理念方法工具有机统一、工具绩效最大化”三种问题意识。孟庆国在《简政放权背景下创新政府职能管理的方法路径》一文中构建了一种政府职能事项结构化管理的方法途径。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马怀德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建议》一文中指出了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存在的社会感受度不强、类型化不足、明减暗增、上减下增等问题。宋林霖在《“行政审批局”模式:基于行政组织与环境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文中认为,行政审批局的成立是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必经之路。
  (3)权力清单。喻少如在《权力清单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一文中构建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模型,指出行政机关的作为应充分考虑“质量要求”和“可接受性要求”两个方面。苏艺在《论行政权力清单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检验》一文中强调了权力清单中规则创制的法制化工作。
  (4)行政改革的技术基础。陈振明在《政府治理变革的技术基础——大数据与智能化时代的政府改革述评》一文中评述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变革。王万华在《大数据时代与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转型》一文中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政府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型的必然要求。
  (5)国外行政改革经验的介绍和反思。孙彩红在《澳大利亚行政改革述评》一文中回顾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行政改革过程。王湘军等在《大部制视野下美国独立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镜鉴》一文中通过研究美国联邦政府大部门体制中的独立监管机构,提出了以“精干大部+专业监管机构”为主体的大部制改革方向。
  3. 关于公共政策的研究。公共政策领域研究主要涉及学科话语权以及政策过程等问题。
  (1)中国政策科学的话语权。陈振明在《中国政策科学的话语指向》一文中,提出要“形成中国政策科学的术语、词汇、命题、原理、定理、推导、媒介和话语规则,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策科学话语体系”。
  (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薛澜等在《公共政策过程的三种视角及其对中国政策研究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利益权力、理性学习和理念这三种研究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视角。翁士洪在《公共议程设置中微博舆情互动的社会网络分析》一文中等研究了微博舆情互动对公共议程的作用。
  (3)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周仁标在《论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困境与路径优化》一文中总结了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所存在的体制封闭和角色错位越位等问题。杨宏山在《政策执行的路径一激励分析框架:以住房保障政策为例》一文中构建了政策执行的“路径一激励”分析框架。
  (4)公共政策的评估过程。周建国等在《政策评估中的公众参与——基于南京市政府政策评估实践的分析》一文中研究了近年来南京市实施的重大民生政策评估,提出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丰富政策工具,加强对公众参与的引导力度。

推荐访问:中国 行政管理 综述 学科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