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性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新形势下挖掘马克思主义人性观重要意义在于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提供理论支撑,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为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供方法论依据;马克思人性观为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哲学基础,构建科学世界观。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性观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李泽璐、魏晓喻,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325
  一、马克思人性观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提供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人性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确立提供理论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精神生产的实践活动,其根本目标就在于引导人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最终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使人不断地基于对‘现实的’‘实存的我’的不断否定向应然提升、迈进” 。使人在社会生活中将自己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使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指的是人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养成和提升,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有力量以及能力的展示。个人的全面发展包含很多方面,集中地表现为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顾名思义,是使教育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性格,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即是如此,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认为在当时生产条件下,是旧分工导致人体力和智力的畸形化。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当时经济条件下有限的生产力和私有制生产关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灭分工对人发展的不利影响,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抛弃原有的“私有财产”和“旧式分工”,才能实现人的发展。
  (二)马克思人性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的确立提供理论指导
  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需要通过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进而实现这一根本目标。人的本质是在实践过程中孕育、发展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社会化发展的活动,有利于人的内在综合素质的提升。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具有层次性。一方面是针对全体公民而言的,要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目标,遵循公民公德、法律法规等;另一方面主要是对于共产党员,要从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高度对其进行教育,使其能够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中去,作广大人民群众的带头人。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有不懈的追求,在其实践过程中,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定为根本的目标。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作判断所有工作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之一、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江泽民同志再次提出了“四有”新人这一根本目标。胡锦涛曾指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这一切都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坚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努力使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发展。十八大再次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二、马克思人性观为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供方法论依据
  (一)“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长久以来,人们更多注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意义与价值的关注相对较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需要现实的人来实施和接受。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彻底抛弃了唯心主义所宣扬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彻底告别唯心史观和思辨唯心主义,走向了彻底的、革命的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转向了无产阶级革命现实的人道主义。并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指明要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说明社会,这是由于“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现实的人”这个中介来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每个个体的进步促成了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前进。
  (二)科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的工作都是由人来承担完成的,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做好人的思政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且具有广泛性。由于人的年龄、成长环境、社会身份等各方面的差异,就会呈现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这就要求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针对每一个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进行塑造,使之发生符合社会要求的变化。人的思想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就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教育客体的可塑性也是这一活动能够开展的基本依据;教育对象并不是一味的被动地接受,能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单纯的“灌输”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了解教育对象的各方面需求,引导教育对象积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来。

推荐访问:马克思 思想政治教育 人性 价值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