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保护的调研


  摘   要:中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有机组成之一,其境内拥有丰富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保护的实际状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新的视角对中江县红色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保护
  1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概述
  1.1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与作用
  四川省中江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有机组成之一,1930年至1935年间中江县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四抗”斗争、破仓分粮吃大户,组织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中江的工农革命此起彼伏,开展游击战,创建中江邻近数县内的新赤区、新红军,有近百名中江男儿参加了红军,与川陕苏区连成一片,极大地牵制了军阀的“剿赤”行动。中共川陕省委会机关报《共产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四年二月六日,第43期第一版所载:“成都不远的中江地方有上万的抗捐军背起枪数千支正向潼川保宁方向游击,成都一带的军阀简直无法镇压,该地的团正、甲长,收款委员、发财人多被群众拿获处决,有的打得四处逃窜。”可见当时中江县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苏区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
  1.2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的基本类型
  (1)继光精神。
  中江继光精神这一红色政治品牌,它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中江人民经过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迎红拥苏”,策应红军反围剿的战斗洗礼,斗志更加昂扬,革命风暴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精神——英勇斗争,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勇于奉献,不怕牺牲。这一精神在中江人民的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最终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中江继光精神——不怕困难,敢于胜利。它不但是中江红色资源的核心和精髓,是引领中江经济社会发展、塑造中江人民精神品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还是中江人民引以为豪的道德楷模、光辉形象和形象品牌。
  (2)革命遗迹。
  战争时期在中江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革命遗迹。现保留有四川省中共中江县委成立地、中江县最早的农民协会会址、文家桥农民暴动地、会棚暴动地、30年代中江县党团组织活动中心、地下党联络点、领导人的旧居旧址和烈士墓等革命遗迹。
  (3)红色歌谣。
  中江人民在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为中江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革命者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深入战地和农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罗洪恩组织编写的《消灭田匪三字经》,谢绪珍的《萤火虫》,戴资杰的《鸱鹗》《春雨》等,这些歌曲不仅丰富了战时中江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动员和激励了广大军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之中。
  2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的基本现状
  为了解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的现状,本次调研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中江县10个相关乡镇发放问卷共计1100份,有效问卷1064份,有效率96.7%;其次,通过实地走访当地政府和群众,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对当地红色资源的保护措施、群众受教育情况和基础设施现状;最后,基于调研结果进行SPSS数据统计分析,对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现状总结如下:
  2.1对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认知现状
  据调查,现在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群众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高中学历占4.7%,专科学历占18.6%,大学学历仅占到4%,无大学以上学历村民。100%的村民未接受红色资源保护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意识缺失。
  (1)对红色资源了解甚少。
  据调查,参与过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人员仅健在1人占0.1%,而且已是98岁高龄,神智不太清;能说出当地这段历史并了解相应遗址、遗迹的村民92人占8.3%;听说过当地这段历史或相应遗址、遗迹的村民156人占14.2%,不知道这段历史与相应遗址、遗迹的村民占77.4%。知道当地这段历史的村民以老年人为主占95%,年轻人仅占5%,平均年龄71.6岁。了解这段历史、遗址或遗迹的村民中96.5%的仅知晓他们自己所在地或邻近地的人、物和事。总的来说,当地村民对于红色资源存在了解甚少,随着老一辈的渐渐老去,这种现象将会更加严重。
  (2)对红色资源理解不深。
  调查中,当地村民政治面貌是群众的占73%,共青团员占8.22%,党员占18.78%。党员虽然对于红色资源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年龄层偏大,他们较难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红色资源和不断丰富发展红色文化。大部分村民学历较低,对于保护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而接受了知识文化教育的村民由于年轻,生活阅历有限,缺乏红色资源认同感和自豪感。总之,当地村民对于红色资源存在理解“不到位”的现象。
  (3)对红色资源的社会意义认识不清.
  在关于红色资源与生活影响方面的调查显示,仅有11.33%的村民认为红色资源与生活影响方面相關程度有较大关系,有88.67%的村民认为红色资源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关系。他们认为红色资源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文物,是老一辈艰险生活的写照,与现在生活状态无关,而忽略了红色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化为推动中江经济建设的内动力的积极作用。在他们眼中心中红色资源仅仅是“可有可无,无关痛痒”的破旧地方或物品而已。
  2.2中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保护不及时。
  中江县委党史办成立后,为了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从1987年开始开展了4轮红色资源原始资料的征集,然后经过两年时间调查、收集、整理、编写、出版了《中江县地方党史资料汇编》,但是,由于县委党史办初次调查、收集、整理,编书距离这段历史时期时间间隔达50年,城镇化建设、工农业生产及工程建设等给红色遗产带来巨大破坏。在当年的调查中发现,全县20余处遗址、遗迹已经损毁,如《路报》、福建馆坝子——罗洪恩和戴资杰同志牺牲地、大什字叫菜馆子——地下党联络点、灵皈寺——抗战剧演出地等已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仅仅剩下相关的文字记载或当时仍健在的地下共产党员的口头描述中。

推荐访问:中江县 革命根据地 调研 红色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