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体系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突出重点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本门课程与另外三门课程一起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过后,教材编写组分别在2007年7月、2008年1月、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进行了修订,经过不断完善,教材现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更加适应时代的新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需要。
  关键词:教材体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重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81
  从2006年秋季开学,全国普通高校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接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第一本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如今,这门课程已经完成六轮教学和四次修订,作为《基础》课的一线教师,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基础》课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成长的关键作用。
  《基础》课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架构了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对大学新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
  它严谨的内容体系和逻辑的理论框架突显了创新的特点,已经成为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基础,更是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通过六个学期的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全书在整体构建上的独到之处对实际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从教材体系上看,把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就是关于理想信念的主题教育。包括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在实践中如何志存高远并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这部分内容是在完成了绪论部分的关于大学新阶段的认识和基本了解之后的第一项专题教育,之所以放在第一章,首先就是凸显它的突出地位,其次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忽略了理想和信念教育,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只讲求个人实际,淡忘了自身的历史使命。
  《基础》在理想信念方面课程设计的宗旨在于帮助大学生扬起人生风帆,坚定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这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在当代中国,我们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共同理想,同时这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当代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理想信念。
  作为刚刚进入大学的青年学生,由于中小学时期过多关注考试和成绩,使得很多人淡忘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使命和责任,导致学习上缺少动力,生活中缺乏目标。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第一门课,《基础》课必须担当起帮助大学新生转变自身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和树立理想信念的特殊使命,既要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坚定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又要用知识的力量引导学生、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学生、用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用丰富的社会实践锻炼学生,是大学生成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理想信念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而言,理想信念在个人成长中起着导航的作用。
  在《基础》课教材中,通过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三个部分,让大学新生初步了解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于青年人的成长的有力推动作用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
  同时帮助大学生分析科学的理想信念和错误的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成长的不同效应,教材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实际,论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对于其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社会的进步,理想信念都是巨大的力量之源。
  理想信念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更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二、突出民族精神教育
  当前,高校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掘蕴含在各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资源,把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贯彻到知识传授中,并逐渐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基础》课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特别突出了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倡导当代大学生能够树立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并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它也常常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一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中的自强和自信,不仅表现在与各民族交往中渴望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同时还表现在珍惜和维护自己民族的荣誉和尊严方面,把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放在首位。弘扬民族精神,能够做到以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利益、荣誉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此,高校专门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奋斗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并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我们要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当代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弘扬优秀传统,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优秀的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使这些精神财富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力量源泉。

推荐访问:突出重点 大学生思想 体系 教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