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儒家道德思想取舍的研究


  摘 要:儒家道德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对于它的功过得失历来众说纷纭,文章力求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反思,以现代人的视野辩证地看待儒家道德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探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标准衡量儒家道德思想哪些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哪些该剔除舍弃的。
  关键词:儒家;道德思想 ;现代转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5)02-0073-07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2014年9月,中国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22国合作开办了457所孔子学院和707个孔子课堂,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1]。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至今还有那么大的魅力,到底他有什么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呢?
  一、儒家道德思想几次大的衍变
  儒家有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先秦时期,西汉时期,宋理学时期,明心学时期。
  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但思想却得到最大的释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有士人都想为诸侯国争霸天下出谋献策,孔子无非是当时最积极的一个。以后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都纷纷登场,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荀子的“法”,它们形成了先秦时代儒家一整套完整的学说体系。他们主张自我修养,以达到以仁德为主,辅之以“法”治理天下的治国境界。儒家虽然在先秦形成一整套的治国理念,但在战乱的战国时代儒家学说特别孔孟的仁治学说并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到了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以后,才真正奠定孔子和儒家崇高的历史地位。董仲舒改造了儒学,“三纲”成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纲领,“君权神授”、成为统治阶级专制独裁的理论依据,“天人感应”更是愚弄百姓的玄学。但是,董仲舒改造的儒学迎合了汉武帝统治集团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从此被合理化、制度化,成为封建统治集团御用的工具,于是儒学几乎成为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来的正统思想。到了宋代,宋儒更缜密地构建了儒学完整的思想体系,宋以来学者几乎都承认程朱理学是儒学的集大成,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的“理气论”,哲学认知方法的“格物致知”,它们对近现代新儒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朱熹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成为假道学温情脉脉的烟雾弹,使宋以后的统治集团变得更加保守、封闭、禁锢和虚伪。明代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 “求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虽然提出一些与宋理学针锋相对的理论,但并没有改变腐儒空谈误国的局面。怪不得这些“儒学大师”的思想救不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命运。原因是:空谈的儒学已成为一种愚弄人民的假道学,(明代思想家李贽、王夫之等以及现代的鲁迅都有论及)其结果是:一方面统治阶级荒淫无度,残暴专制;一方面是劳动人民保守愚昧,被欺压被摧残,到了清末,这种社会现状达到了极点。
  二、用辩证眼光看儒家道德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无疑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反思儒学,它没有跟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反而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先秦的儒家学说不被诸侯国王看好?为什么唐代儒学并不时兴,而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却达到鼎盛的时代?为什么中国历代的贪官污吏如此之多,儒家道德却起不到应有约束的作用?元、清这么小的国家却可以用铁蹄征服数亿的中国民众?为什么日本占领东三省不费一枪一炮,溥仪甘当傀儡皇帝,一百多万中国人甘当伪军帮日本侵略者效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虽然经济取得迅猛发展,但是坑蒙拐骗偷、贪赃枉法的人何其之多?我的回答是,两千多年的中国,虽然受儒学的影响很深,但是儒学主张内圣外王,在人性恶的方面缺少惩恶的约束力,特别对皇权无能为力,在暴力方面它又过于仁慈懦弱,开国皇帝没有一个儒士。所以儒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是统治阶级的“敲门砖”,成为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奴役百姓的御用工具,如袁世凯想复辟帝制就祭起尊儒的大旗。当下如果将儒学当成救世的灵丹妙药是不现实的,如果将它作为百无一用的垃圾抛弃也是不符合历史的辩证法(毕竟它能流传两千多年就说明它有存在的价值)。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关键是态度的问题,是选择的问题。我把儒家道德思想归成三类,一种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可作道德修养;一种可以学习并能付诸行动;一种就是糟粕必须摒弃。
  第一种情况,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可以作为道德修养
  孔子、孟子都认为:“仁者爱人。”爱人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很好的治国和人与人交往的理念。儒家认为“忠恕”是实现“仁”的途径。忠恕用孔子的话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但是,历代统治集团把儒家的忠恕思想歪曲了,认为忠就是忠君,不忠就是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轻者坐牢,重者杀头。所以,不管皇帝做得对不对,臣子只能愚忠,虽然有不怕死的大臣敢于苦谏,但关键取决于皇帝要不要接受,历史上忠臣被皇帝冤杀不计其数。既然实现仁治的途径错了,仁治也就谈不上了。虽然儒家极力主张仁治,但是历代统治集团几个会真正实行仁治。因此,孔子仁治的思想也只能算是理想主义的提法。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主义的思想历来为士人所称道。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我们看到的却是颠倒的次序,“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民从来都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孟子崇高的理想历来都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真正的兑现。如果按照当下理念,孟子的提法也要修正,应该是社稷为贵,它是承载君与民的载体,没有国家哪有君民的存在,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摆在我国品德教育的首位。有人也许会说,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就是对皇权的约束,因为皇帝做不好,老天就会降罪,用天灾人祸警示皇帝。这种天真的想法难不倒“聪明”的皇帝,他会向天下人昭示这是神怪作孽,或奸臣作乱,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得一干二净。所以,“皇权至上”、“君贵一切”才是封建社会真实的写照。因此,我也将孟子的民本思想归入理想主义的范畴。

推荐访问:儒家 取舍 道德 思想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