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大钊并称“北李南杨”的杨匏安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szh/dszh201106/dszh20110603-1-l.jpg
  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最早开展了党的创建工作。党史上还有“北李南杨”一说,指的就是李大钊和杨匏安。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史学家。党史界认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时期,杨匏安主持国民党改组的具体工作,为发展革命势力,巩固广东根据地和促进北伐,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杨匏安1931年即牺牲,因而后来鲜为人知。
  
  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是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姊妹篇
  
  杨匏安,字麟焘,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北山村的一个破落茶商家庭。杨匏安的父亲杨富祥以贩卖茶叶和瓷器维持生活,却不幸早逝。母亲陈智出生于香山县一个华侨官商家庭,接受过旧式教育,爱好诗词、书法。幼年丧父的杨匏安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诗词古文,在母亲的熏陶下,他聪颖好学,打下了深厚的文史功底,并十分崇敬历史上的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虽然生活艰苦,但母亲仍然把杨匏安送到了周围13乡里最好的前山恭都学堂学习。小学毕业后,杨匏安考上了华南著名的两广高等学堂附设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广州省立第一中学,即今天的广雅中学)。在这里,杨匏安阅读了张之洞的洋务派、康有为与梁启超的维新派、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派,以及刘师复的无政府主义等方面的大量著作,从中领悟了中国近代的各种社会思潮及其发展脉络。随后,因家境日艰,杨匏安不得不辍学返乡,在香山县前山恭都学堂教书。
  中学毕业后,杨匏安返回家乡香山母校恭都学校任教。由于与同事一起揭发校长贪污渎职,反遭诬陷,被扣以“图谋不轨”罪名关入监狱。经母亲陈智多方托人求情,才得保释。此事更增加了杨匏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想离家外出追求真理,得到母亲的支持。
  1911年,杨匏安筹得一笔旅费,与比他大两岁的族叔杨章甫东渡日本求学。到日本横滨后,杨匏安租住在一个小阁楼里,靠打零工、撰文度日,饱受饥寒与歧视。凭着惊人的毅力与勤奋,杨匏安赴日不久即能从事日文翻译,经常跑图书馆与书店,研读政治、经济、哲学、美学、文艺等书籍及西方各种流派的新学说,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日文译著。这样,杨匏安逐步开拓了眼界,为形成自己的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了思想基础。
  1916年,杨匏安奉母命离开日本回乡结婚。婚后不久,为了生活,杨匏安离家到澳门担任塾师。1918年,杨匏安举家迁往广州,寄居于香山北山村杨氏家族在广州司后街设立的杨家祠。来广州后,杨匏安在广州时敏和道根中学任教,并兼任《广东中华新报》、《东方杂志》的记者。来广州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匏安发表了数十篇文言体的散文、小说、翻译和旧体诗。杨匏安发表的小说《王呆子》,描写了一个农村青年为父姐复仇诛锄恶霸的故事。这种以农民反封建为题材的小说,是当时文坛少见的作品。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杨匏安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从世界革命与五四运动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又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与李大钊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国情的文章中受到启发,思想起了迅速的变化,开始重新考虑如何适应祖国人民当前的需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广东中华新报》是当时广州一家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报纸。在北方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家报纸从1919年6月起,创设“通俗大学校”副刊,以介绍科学知识,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1919年在世界革命潮流和五四运动的激荡下,杨匏安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他为《广东中华新报》撰写了50余篇近10万字的文章,介绍西方心理学、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各种流派,为华南地区的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杨匏安发表的《青年心理讲话》,是我国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拓荒之作,在我国马克思主义者中最先将群众思想专制和言论专制视为封建流毒而痛加批评。杨匏安还发表了2万多字的《美学拾零》,分别介绍了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10多位西方著名学者的美学观点,是我国最早系统地介绍西方美学思潮的文章。
  从1919年7月起,杨匏安又以《世界学说》为总标题,发表了41篇共2万多字的文章,分别介绍了西方各种哲学、社会科学观点,其中包括唯物论、唯心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实证论、机械论、实用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讲坛社会主义、基督教社会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等等。内容所涉,几乎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和各种流派。这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有助于人们大大开拓眼界,了解各种思潮、学说,进而加以比较分析,作出选择。10月间,杨匏安发表了《社会主义》一文,简要地介绍了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普鲁东和马克思等人的社会主义学说,赞扬《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圣典”,并指出:“近代生产事业,虽以资本制度而益形发达,然今日贫富之悬隔,及社会上各种罪恶,莫不由是而生。然则现在之社会状态,实劳动者奋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时期也。”这些观点表明,杨匏安在这时已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实践意义了。
  在《世界学说》诸多文章中,篇幅最长也最重要的一篇是《马克思主义》(当时叫《马克斯主义》)一文。这篇文章连续刊登19天次,与李大钊11月在《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六号上发表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半篇差不多同时问世,是我国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杨匏安在这篇文章中,一开始就热情地赞颂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高度评价了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他说:“自马克斯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所著《资本论》一书,劳动者奉为经典,而德国社会民主党,且去来查尔(按:即拉萨尔)而归于马氏,在近世社会党中,其为最有势力者无疑矣。马氏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也。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1848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1867年,此二十年间,马克斯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其学说亦以此时大成”。杨匏安在文章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自马克斯唯物的历史观既出,其于社会科学之意义,固在于指示社会生活的规则,此其所以为极有用之史学方法,又为空前的社会哲学欤!”该文还介绍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论。他指出资本家掠夺工人的剩余价值是近代社会阶级冲突的根源。工人阶级“一旦群起而取得国家之权力,改一切生产工具为国有,脱去资本家之羁绊,恢复各人之经济自由,此为解决社会经济的矛盾之唯一方法,亦即近代社会经济制度所必有之结果,是固循社会演进的程序而自然发生者也。”
  杨匏安的《马克思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马克思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都有详尽的介绍,它被称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姊妹篇。杨匏安的文章与李大钊的文章所不同的是,李大钊主要以日本学者河上肇的著述为蓝本,杨匏安则主要采自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任委员长 利彦的观点,“北李”、“南杨”均为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树立了不朽的丰碑。《马克思主义》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杨匏安已由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的宣传活动,不但为当时正在深入发展的华南地区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而且为其后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推荐访问:并称 李大钊 杨匏安 北李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