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要稳步推进使居民尽快受益

二OO二年三月二十九日编者按:
  2001年,民政部在全国全面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先后召开了两次全国性会议,制定了《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基于管理和服务两个领域的信息化工程,也就是我们正在实施的“数字民政”工程和即将开展的“便民”工程。便民工程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的信息化,最终目标是要让社区居民受益。
  2002年3月29日,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在全国部分城市(区)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本刊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一、关于对“便民”工程的认识
  按照《规划纲要》的设计,“便民”工程是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民政信息资源及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并构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社区服务工作者与社区居民之间架起方便的桥梁,进而结合“数字民政”工程的建设,实现现代化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一个信息化建设工程。
  根据这段描述,我认为,对“便民”工程要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业务模型。“便民”工程和“数字民政”工程是构筑民政信息化建设的两个组成部分。“便民”工程是社区服务信息化,是以民政信息资源、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居民服务需求为基础, 以社区服务为重点,构筑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的信息化。“数字民政”工程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民政部门,“便民”工程的服务主体是广大居民群众。“数字民政”工程的行为主体是围绕民政部门与民政部门之间的互动,“便民”工程的行为主体是围绕居民对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互动。二者互相依存,“便民”工程的相关数据是“数字民政”工程的数据源,“数字民政”又给“便民”工程提供了信息资源,两者在基层达到了有机融合,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业务内涵。“便民”工程是为居民服务的,其服务范围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 即居民家庭生活方面服务;社会保障方面服务;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方面服务。“便民”工程从长远发展来看,要起三方面作用:即要架起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居民与民政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桥梁;居民与社区服务部门之间的桥梁。这三方面作用,要发挥两个效益:一是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为民政、乃至政府工作提供数据,为科学决策服务。
  ——基础设施。“便民”工程的实施和发展,有赖于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管理机构、人力资源、规章制度建设。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便民”工程基础设施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所需的软件设备,建设集热线电话、因特网查询、单键呼叫为一体的智能呼叫中心所需的硬件设备等等。
  ——基础工作。要围绕建设智能呼叫中心定规划、选项目。同时,要抓好基础和配套工作。基础工作主要是要建立社区居民数据库,将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和特殊需求进行计算机管理,构筑信息平台;配套工作主要是建立社区服务者队伍和社区服务机构,并要具备相应的服务设备和手段。这两方面的信息渠道要畅通,服务与被服务要方便、快捷。
  二、关于“便民”工程实施原则
  研究、实施“便民”工程,首先要了解国情和地情。从政府角度讲,信息技术在我国各级政府中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时间不长,特别是许多政府部门不仅没有建设起基本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还十分落后;从居民角度讲,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数量不多,特别是居民能上网的人数更少。就各地情况而言,差异则更大。因此,实施“便民”工程,在物质条件上,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技术、设备和财力的困难,在内容和方法上,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阻力。因此,实施“便民”工程,要坚持实事求是,慎审规划,小步快走,逐渐扩张的原则。
  ——实事求是。这是国情、地情决定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从实际出发,不坚持实事求是,其后果,要不就是在实践中碰壁,中途夭折,要不就是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因此,实施“便民”工程,不能想当然,头脑发热,心血来潮,要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宁可慢点,实施地方少点,确定项目精点,也不要冒然行事,更不能盲目攀比。因为它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对项目管理要求很高的工程,要讲科学、讲实际、讲效果,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自欺欺人。
  ——慎审规划。对这个问题,可从两方面认识,一个是可想大些。就是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期,确定“便民”工程的长远发展目标,也可以说要有一个期望实现的蓝图。规划可以从“大处”、“远处”着眼,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可以不断提供新的设备和手段,对信息技术来讲,今天可能就是落后。另一个是要具体。就是规划的目标,应是明确的,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要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不是可望不可及。
  ——小步快走。就是要从小的、容易实现的、马上可以见效的项目起步,确保初战必胜。或者把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项目组织实施。这样做, 不仅是为了在实践中锻炼队伍,掌握技术,获得经验,汲取教训,也是“以小胜求大胜”,“以局部胜求全局胜”。
  ——逐渐扩张。就是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便民”工程的扩张步伐,不断向纵深方面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占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领地。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宽“便民”工程的领域,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影响,在更大程度上取得政府、相关部门和居民群众的支持。
  三、关于对“便民”工程的领导、指导
  《规划纲要》颁布后,部里暂时没有把“便民”工程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论证不充分。究竟如何规划、实施、操作,心里没底、没数;二是准备不充分。缺乏实验,缺乏经验。部里计划今年要认真研究“便民”工程的一些问题,先在一些有基础的地方搞些试点,然后再逐步推进。当前要研究如下几个问题:
  ——要认识到位。“便民”工程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技术和资金问题,有人误解,认为只要有了钱、有了技术就可以办成。事实上,“便民”工程首先需要的是政治领导。因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很多问题就难以解决。讲领导,要特别强调党委、政府的领导,要求领导必须是现代化的领导,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现代意识,适时确定“便民”工程的目标和要实现的蓝图,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关的实施部门和所需要的资源。因为,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工作运行机制无法畅通,条件就无法提供,利益冲突就无法协调, 目标任务很难实施。讲指导,要特别强调发挥民政部门的作用, 因为民政部门肩负着社区建设的重任,在社区建设中负有牵头的责任,要主动反映情况,主动做好协调工作。“便民”工程要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社区建没整合优化社区资源,通过“便民”工程,使社区资源为居民服务,进而提高社区建设的水平。
  ——要以居民为中心。“便民”工程是一个为居民服务的工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便民”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按照居民的意向、服务需求设计“便民”工程规划,确定优先项目次序,不断扩大“便民”工程向居民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做到将居民从出生到去世的生命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所遇到的,需要政府和其他组织服务的全部问题都包拢进来,使“便民”工程完全是一个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工程。当然,这是个长远目标,现在还无力全部做到,但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要抓好试点。“便民”工程现在看已有了大的框架,但具体实施不能一哄而起,要选好一些地方,先行试点,试点的目的,是进一步明晰思路,取得第一手材料,研究一些实际问题,丰富我们的思想,提供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样子, 为全面推进“便民”工程做好准备。试点的地方,是“便民”工程的先行者, 首先要把本地的“便民”工程建设好,另一方面,也要起到引路、带动的作用。

推荐访问:信息化建设 稳步 社区服务 受益 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