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采集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xa/zwxa201609/zwxa2016095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zwxa/zwxa201609/zwxa20160950-1-l.jpg
  摘 要: 介绍了贵州图书馆在民族地方文献的馆藏情况,以及采集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做法,并提出采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民族文献 地方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059-02
  民族地方文献是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象征和代表,详细记载着当地少数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特色。民族地方文献采集工作,对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贵州省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采集现状
  贵州省图书馆成立于1937年5月5日,1942年设置特藏部,藏有图书92种,边胞(民国时期对西南的苗族夷族的统称)文物80种、边胞生活照片160余张;画册、碑帖、印本150种;中西绘画百件。在上世纪50年代边胞文物与照片转交贵州省博物馆保存。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纳入普通图书采集,2015年地方文献中正式出版物的采集工作重新独立,非正式出版的采集工作未作相关规定。
  贵州省图书馆近5年(2011-2015)入藏的民族地方文献,其主要来源是购买、其次是赠送,详见表1:
  馆藏文献的出版机构情况(取前5位),见表2:
  统计表明,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民族地方文献最丰,总体来说地方出版物占有绝对优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贵州省图书馆现有馆藏地方文献(纸质图书)15302种,其中民族地方文献850种,占地方文献总量的5.23%。具有代表性的馆藏有民国时期民族地方图书6种,(吴泽霖,陈国钧编的《芦山黑苗的生活》、吴泽霖编的《贵州苗夷社会研究》、鸟居龙藏的《苗族调查报告》等)。馆藏非文本民族地方文献包括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制的《中国·贵州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推介》、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黎平县文体广电局等编制的《侗族河歌》等。已完成的有关贵州民族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建设近15TB,包括《水书习俗多媒体数据库》、《德江傩戏多媒体数据库》、《苗绣多媒体数据库》、《侗族大歌多媒体数据库》等,高清视频专题片《彝族撮泰吉》、《侗族琵琶歌》等。
  二、馆藏民族地方文献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图书馆没有予以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具有指导性的政策,缺乏长期规划,缺少短期安排,没有把民族地方文献的收藏与保护当成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社会各界配合采集民族地方文献的态度冷漠。
  2.宣传不足
  长期以来图书馆社会存在感低,缺少对民族地方文献工作的宣传。虽然没有深度的开发、宣传好民族文化主题内涵;没有意识到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也没有引导全民参与到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中来。
  3.人员不足
  无专职的地方文献采集工作人员,是导致采集的精度、准度、覆盖度不足的根本原因。如《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中与贵州有关的《潘老寨村调查》、《音寨村调查》、《天龙村调查》、《水各村调查》、《坡脚村调查》等就存在漏订的现象。
  4.经费不足
  虽然当前已有许多图书馆认为经费不足已不是共性问题,但由于民族地方文献读者群相对较小,且贵州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文献的采购,主要采取能有多少算多少的原则,因而在经费分配上、没有设立专项资经,采集经费投入力度不足,直接影响贵州省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的入藏。
  5.采集方式不足
  最具代表性的是实物文献采集不足。以苗族为例,由于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历史文化都融入进了苗族服饰里,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图书馆现有的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方式是以传统的文献采集方式为主,无疑不能满足当今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的需求,影响采集的全面性、系统性。
  其次,是采集总量缺口明显。有关调查数据显示1980-2010年间贵州民族地方文献总量1644种。以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六个主要少数民族的地方文献共953种为例,贵州省图书馆收藏399种、缺藏554种。详见表3:
  以贵州仡佬族文献的入藏为例,据2015年11月30贵州数字图书馆仡佬族相关图书统计,数字图书馆中收录与贵州相关的仡佬族文献据统计有62种(其中23种是本地出版社出版),实物馆藏28种,入藏量仅占45%。在未入藏的图书中本地出版社出版、其他正式出版社和非正式出版物的图书未入藏的,分别占26%、42%、28%。正式出版物出现漏订,特别是本地出版社出版物的缺藏,充分说明了本馆在采集地方文献工作采集的问题。
  三、民族地方文献采集工作的对策
  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寻求政府部门支持
  要做好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工作,只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尽快建立完善的地方出版物呈缴本制度,并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下达到各有关部门,使民族地方文献采集工作常态化,并争取获得专项建设经费,这样才能较全面完整地采集民族地方文献。
  2.建立采集保障制度
  制订民族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合方针,有方向、有重点的采集民族地方文献。特别是在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方式上,要用好呈缴制,做好书目订购、委托采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采集与现场采购(包括旧书摊选采)。大力宣传动员与民族文化相关的机构和个人为保存特色民族文化进行文献捐赠。对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又不易采集到的或已经难以购买到的民族地方文献,采用复制的手段拷贝下来,补充民族地方文献的不足。
  3.科学界定地方文献采集范围
  明确收集的范围,是做好民族地方文献采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地域界定以贵州现行行政区划为依据,同时应考虑区域内的行政区划沿革,包括从属湖广、四川、云南三个布政使司有关的西南地区民族地方文献。其次,民族范围界定原则上选取贵州世居的17个少数民族为采集目标,其中苗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布依族等为重点采集目标。第三,文献范围界定以内容具有民族性,同时又兼具地域性的文献和具有地域性的民族文字文献以及民族人士著述有民族性的文献为主要内容。第四,载体范围界定以纸质为主,兼收其他载体形式。

推荐访问:略论 采集 文献 民族 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