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乌兰夫,草原上的红色之子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wzk/rwzk201409/rwzk20140912-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wzk/rwzk201409/rwzk2014091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wzk/rwzk201409/rwzk20140912-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wzk/rwzk201409/rwzk20140912-4-l.jpg
  乌兰夫(蒙语“红色之子”),曾用名云泽、云时雨,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民族团结复兴和祖国统一繁荣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走上革命道路
  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塔布村一个蒙古族家庭。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热情投身革命事业,成为“早期觉醒的蒙古族青年”的杰出代表。1923年,乌兰夫进入北京蒙藏学校学习,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引导和启发,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同年12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0月,受党组织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6月回国。同年7月,参加组建中共西蒙工委,先后担任组织委员、书记,并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组织农民协会,传播革命火种,在白色恐怖下经受了严峻考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的步伐。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乌兰夫按照党的要求,成功指导并实现了西蒙地区党的工作重点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转移。1933年5月,他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大会。同年冬,回到归绥,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地下工作。1936年2月,他参与策动“百灵庙暴动”,为建立党领导的蒙古族抗日武装作出了贡献。1937年初,乌兰夫利用蒙旗保安旅组建的机会,在保安旅内部建立党委会,亲自担任党委书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蒙旗保安旅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乌兰夫担任政治部代理副主任。在乌兰夫参与领导下,这支部队高举抗日旗帜,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勇敢地打击日寇伪军,被党中央誉为“内蒙古民族中最先进、最大的抗日队伍”。1938年5月,蒙旗独立旅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乌兰夫担任政治部代理主任。他按照八路军建制,在第三师建立起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使这支部队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抗日斗争。1941年8月,根据党中央决定,乌兰夫赴延安工作,9月起担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在延安民族学院,他承担了繁重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同时仍坚持亲自授课,为各民族团结抗战和培养民族干部付出了极大心血。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乌兰夫以全票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成为我党历史上首位蒙古族中央委员会成员。
  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
  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党中央对内蒙古地区的工作进行新的部署,任命乌兰夫为绥蒙政府主席,率领大批蒙汉干部回到内蒙古地区开展民族自治运动。乌兰夫参与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为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45年11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张家口成立,乌兰夫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兼军事部部长;同时,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委员。1946年任中共内蒙古委员会书记。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自治运动的过程中,他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国家统一,经过艰苦的工作,先后于1946年、1947年在承德和乌兰浩特成功召开了在内蒙古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次会议——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结束了内蒙古东西部长期分割的局面,实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各民族革命力量的统一,选举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光荣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1947年至1949年,乌兰夫任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委,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成功领导了内蒙古自治政府辖区的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党组织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农村土地改革和牧区的民主改革,广泛地团结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和蒙古族各阶层,使牧区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在此期间,他还指挥部队消灭了内蒙古地区的土匪和反动地方武装,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东北根据地,解放东北、华北地区,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乌兰夫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并获得一级解放勋章。
  改善牧民生活
  有句老话,“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却面临着严重困难。在当时,蒙古族牧民赖以生存的畜牧业凋敝,全自治区牲畜总头数只有695.6万头(只)。由于清朝政府笼络蒙古王公贵族,对蒙古族实行封建统治,束缚蒙古族人民的思想,鼓励蒙古族青少年当喇嘛,并不准其结婚生育,再加上疾病丛生,致使蒙古族人口逐年减少,蒙古民族濒临衰亡的命运。
  面对蒙古民族的危机,乌兰夫提出内蒙古牧区要实现“人畜两旺”的口号。为此,乌兰夫首先领导了牧区民主改革,废除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的封建特权,实行“牧场公有,放牧自由”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方针。乌兰夫以原伊克昭盟开垦后不长庄家为例,多次强调“禁止开荒”的重要性。
  乌兰夫提出“人畜两旺”的构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1949年至1957年的8年间,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从83.5万人增加到111.6万人,增长了33.65%。1953年,全自治区牲畜总数达1510.3万只,是1947年的2.1倍多。草原牧民住的洁白的新蒙古包,取代了破旧的黑毡包。破旧褴褛的旧蒙古袍被扔掉了,多数牧民穿上了崭新的蒙古袍。蒙古包里有了婴儿的啼哭声,学龄儿童上了学,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在上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民的收入超过了城镇居民和干部的收入。
  实行“稳、宽、长”发展政策
  在乌兰夫的主导下,内蒙古进行了独特的社会民主改革。从1947年冬到1948年春,内蒙古东部解放区进行了农村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内蒙古自治政府当时制定了社会民主改革的九项基本政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与地区特点。但是在农村土改初期,有些地方没有认真执行既定政策,盲目照搬内地农村土地改革的做法,出现了较严重的“左”的偏差。当时有人提出“耕者有其田,牧者有其畜”的口号,发动牧民群众,划分阶级,斗争牧主,平分牲畜,结果使大量屠宰牲畜的现象发生,正常的牧业生产受到了人为的严重破坏。

推荐访问:乌兰 之子 开国 上将 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