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人數增多且年轻化、“观望”态度明显、宗教国际化突出等新特征,不仅影响到校园安全,还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构成了威胁。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通过加强价值观理论教育、健全校园文化、规范师德家风、净化网络空间等途径,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信仰。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流价值观,在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全民族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此增强全国民族人民的精神认同。但当前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且宗教信仰的阻碍尤为严重。随着“宗教热”逐步年轻化,大学生群体信教比例有所增加,影响并威胁着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发展。如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认清宗教信仰的实质,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校园安全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剖析
  从定义上划分,宗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共同之处,同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从层次上看,两者又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社会作用角度讲,前者较为消极、落后,而后者反之。总之,两者相互契合又相互冲突的关系影响到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理解与认知。当前,受宗教自身超越性、完满性、终极性等特征的干扰,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薄弱,理想信念缺失或动摇,出于对宗教的好奇感,或为寻求精神替代工具,产生了信仰宗教的行为。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故对山东省某高校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掌握最新动态。
  (一)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基本情况大致如下。在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数上,在校学生59992人(其中外籍学生1764人),信教国内学生117人,外籍829人;少数民族学生83人,占比1.96%。在宗教类别上,信佛教者有206人,道教88人,伊斯兰教435人,天主教92人,基督教324人,印度教22人,新教1人,其它教派5人。在对国际宗教的认识上,约27.9%的被调查者表示国际宗教组织对国内宗教事务没有影响,其余72.1%的被调查者承认国际宗教组织对我国宗教事务有影响;其中认为国际宗教组织在我国宗教事务中发挥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约占39.4%,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约占18.9%,认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相当的大致占13.8%。
  据问卷调查数据和采访调查情况显示,大学生信教人数有所增加,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第一,信教大学生年轻化趋势上升。当前,随高校开放程度的扩大,大学生接触的信教人员和宗教现象较之前更多,受此因素的影响,部分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宗教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试图通过参加宗教活动或集会以获得入教资格。还有不少大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信仰的目的等认识不清,一味地盲从他人,在信教和不信教边缘游离。当经过游说后容易加入某个教派,导致年轻信教者比例上升。第二,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观望”态度明显。不少大学生认为宗教只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宗教信仰活动应该自由,不能正确领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学校内不得传教等法律文件精神。大部分不信教的同学对高校中的信教者采取“观望”态度,既不参与,也不反对,甚至对校园传教行为表示理解、宽容与尊重,对校园中打击宗教渗透的活动采取“佛系”心态。第三,宗教国际化的影响力增强,功利世俗化倾向明显。在信教类别中,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大学生比重明显多于我国本土宗教,且认为国际宗教组织作用较大的人数比重也超过50%。可见,宗教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显著,宗教国际化程度增强。同时,在对信教大学生采访后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采取“出世”态度,只是将宗教作为心灵的寄托,但也有部分同学将宗教传播与交流作为信教义务,致力于扩大所信宗教的影响力。
  (二)国家对高校宗教信仰政策的要求
  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抵御宗教对校园的渗透,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国家对高校内的宗教问题进行明确规定。这为广大师生科学认识宗教与民族、意识形态、教育等问题提供了依据。
  (1)宗教与教育相分离
  宪法、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宗教事务条例都对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的要求进行明确规定,宗教事务条例中更是明确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传教、举行宗教活动、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一些高校所在地党委政府对校园宗教的管理更加细化,如:“在学校严禁传播宗教、发展教徒,严禁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办宗教活动,严禁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参加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反映宗教色彩的服饰、标志。”社会主义的学校是无神论的阵地,倡导的是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一定要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宗教不能干预教育。
  (2)宗教信仰自由是相对的
  我国宪法和宗教政策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要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要符合场所合法、活动合法、内容合法等要求。教育与宗教分离原则,将学校及师生与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信徒、宗教宣传品等分离,对利用宗教信仰破坏学校秩序、损害师生身心健康、阻碍教育教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理。这都表明在高校范围内,宗教信仰并非享有绝对自由,广大师生必须要消除误区,强化社会主义阵地意识,自觉做到不信教、不传教。
  二、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影响因子分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7后”居多,其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对未来规划迷茫,在社会认知、实践经验、情感经历等方面存在不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不高。同时,在复杂变幻的国内外环境下,受教育环境、家庭环境、民族传统等影响及宗教国际化的冲击,大学生开始将宗教作为精神依赖品。为此,系统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宗教观。

推荐访问:宗教信仰 引导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