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的复杂新闻业态


  2008年1月,笔者参加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中国新闻学会”联合组织的为期两周的赴台湾参访团,通过参观考察台湾报纸、电视等传媒集团以及和台湾高等院校新闻教育人士的座谈访问,对台湾传媒业界和新闻教育界做了一次近距离观察。台湾媒体已经走入多元化发展轨道,奉行市场商业化模式运作的传媒生态呈现出成员结构庞杂、生存竞争激烈、新闻操守理念异化等十分复杂的景象。
  
  传媒数量增长迅速,
  过度竞争畸形繁荣
  
  1988年国民党当局开放“报禁”是台湾传媒发展历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此后,私人以及民间团体创办媒体热情高涨,数量呈爆发性增长,台湾本土每万人拥有的平面媒体以及电子媒体的数字指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广告资源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岛内的传媒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尽管目前台湾岛内居民人数为2300万,但拥有7个24小时全天候的新闻频道,82个卫星电视频道,178家广播电台,7173家有声出版业, 2216份报纸(其中约60份是真正正常出版发行),1275家通讯社,5395家杂志社,9625家出版社①。在台湾参访期间,每天的电视节目呈现狂轰滥炸态势,往往是主题大同小异的电视新闻在各个电视台来回滚动播出,售报摊上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以各种刺激性的大标题和图片吸引路人的眼球。2008年1月末正好是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选战正酣的时候,围绕着“蓝绿”两大阵营的种种选举策略、候选人为选举进行的口水之战、知情人真真假假的猛烈报料,各家媒体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细节的追逐和盘点。岛内新闻事件毕竟有限,诸多媒体的一拥而上实在有浪费传媒资源之嫌。与传媒数量急剧膨胀相对应的,台湾近八年以来经济一直处在不景气状态,有效广告资源增长缓慢。根据台湾尼尔森媒体研究最新的媒体广告调查显示,2005、2006、2007三年电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媒体之五大媒体广告总量分别为新台币490亿元、477.8亿元、453.78亿元,逐年下降②。有评论认为,目前台湾岛内传媒生存状态就是“畸形繁荣、过度竞争、深度挤压”,在这样的表象下面,各个媒体面临并感受着如何在商业竞争条件下求取生存的紧迫,争抢有限的广告蛋糕是现实经济利益驱动的必然选择。
  
  外埠商业化媒体挤入,
  加剧媒体整体低成本制作与低俗倾向
  
  2003年香港商人黎智英挟50亿元新台币资本闯入原本已经饱和的台湾岛内报纸市场,创办台湾版本的《苹果日报》,打破了由《自由时报》《联合报》以及《中国时报》三家垄断竞争的格局。台湾版本《苹果日报》传承香港《苹果日报》市场竞争的经验,在版面的创新方面以图像视觉冲击导向的编辑手法做报纸,惯常使用借鉴电视连续画面的图像组合照片群,管理经营上独创许多颠覆传统报业发行经营的手法,以香港既有的八卦新闻模式频炒八卦议题,2005年以来阅报率指标持续领先,使得原有岛内的三大报纸在逐渐萎缩的报业广告竞争上更加艰难。作为外来报纸,《苹果日报》没有台湾原有社会关系的羁绊和负担,经常以当作头条处理的政商名人隐私“丑闻”来满足阅报大众的窥密心态。尽管有些存在道德缺陷的窥视做法受到批评,但是《苹果日报》以此获得市场成功的事实给整个台湾传媒业态带来了为吸引眼球取得盈利不择手段的示范效应。许多传媒在制作手法上更加注重低成本的盈利策略,追求猎奇庸俗的小报煽情新闻以及娱乐化新闻,严肃的政经议题乏人问津,耸人听闻的假新闻亦不断出现,读者也以快速获取了解八卦丑闻讨论为乐,媒体在制作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承经典文化的严肃题材节目方面经常缺乏动力。
  笔者在台湾期间接触到许多传媒业界的有识之士纷纷对此表示极大的忧虑,但是传媒竞争的现实与社会道德碰撞的底线究竟如何探寻,传媒肩负的文明传承使命与追求现实经济利益冲动的平衡如何把握,这在商业化媒体竞争的生存环境里是必须以制度规范的形式予以确认的,否则低俗化传媒竞争的惯性带给媒体以及受众的也许不仅仅只是获得追求猎奇庸俗煽情新闻的感官兴奋,随之引发而来的,同时也是更加需要警惕的是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以及公众面对严肃政经议题时责任感的缺位可能。
  
  生态结构丰富多样,
  政治势力与经济利益集团染指
  
  尽管台湾许多媒体标榜自己独立于政治,但是各自的政党倾向还是比较明显。以报纸为例, 《联合报》和《中国时报》是台湾具有较长历史的传媒集团,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偏“蓝”的媒体,在新闻采集与言论内容上也能够保持一定的格调,两家的目标都是定位于40岁左右的中产阶级精英分子;《自由时报》的目标读者的选取策略是着眼于偏“绿”民众,其言论和新闻编发角度多带有明显的台独倾向,即使陈水扁当局在八年任期内成绩糟糕,《自由时报》仍然对民进党的理念和工作实际持支持态度。现代社会里新闻传媒的影响力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不能小觑的,岛内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利益集团以各种形式渗透到新闻传媒的发展里,陈水扁当局采用“置入性营销”的手法买断传媒的部分版面和时间,以新闻的形式编排传播自己需要传达的政治内容,这在台湾新闻传媒的发展历程上是近年来出现的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些政治势力或者经济利益集团还通过限制核发经营牌照、投放巨额广告费用、提供获取重要独家新闻讯息的条件便利等方式获得媒体的配合。
  宗教传媒和地下电台的存在是台湾媒体生态里很奇特的一个新闻现象。台湾的主要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尤其佛教的教义思想在台湾普通民众里有较强的影响力,佛寺的修建和维护得到了信众的许多财力支持。宗教势力在台湾政治生活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马英九在1月末选战激烈之际还亲自拜访佛光寺争取住持方丈的支持。在台湾的一些有名寺院里还有宗教传媒(如佛光寺的人间天堂电视台),每天制作涉及宗教事务的新闻,播发宗教人士的传经布道的演讲等,人间天堂电视台的制作人员是毕业于台湾普通高校新闻院系的科班学生,出家后在宗教场所里仍然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
  笔者在台湾接触到的有线电视节目里,一般都有6-8个各种宗教的传经布道的专门频道,每天都有相关的宗教节目播发。台南地区的地下电台虽然没有经过在当局的合法登记注册,但是在部分普通底层民众中间却很有市场,节目使用当地的闽南语方言,播发的内容有六合彩信息、附近地区家长里短的八卦新闻等,数量众多,民进党当局在管理上采取的是放任的政策,甚至传出民进党基层组织在选举过程中通过贿赂地下电台的人员进行攻击政治对手鼓吹自身的丑闻。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台湾地区自我标榜为“法治社会”里众多地下电台能够生存的原因。
  
  高度重视新闻传播教育界,
  媒介融合成为增长点
  
  台湾岛内知名新闻院校包括政治大学传播学院、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新闻传播教育界与新闻传播实务界保持良好互通联系机制,新闻传播院系的教师在传媒实践界兼职或者知名记者编辑在新闻院校兼课讲座十分普遍,新闻院校除了紧扣新闻业界需求培养记者编辑新闻从业人员之外,还接受传媒集团的委托开展课题研究,开办在职新闻从业人员的学历或者非学历的课程进修学习班,例如政治大学有专门为新闻在职从业者开办的研修课程专班③。
  台湾岛内网络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受众的媒体消费(media consumption)选择率已经达到50.8%(多项选择),对传统媒体的广告挤占相当明显④。尽管从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先进设备应用方面台湾地区的固定通讯与移动通讯事业稍逊于大陆地区,但是建立在新媒体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媒介融合趋势在台湾已经初见端倪。以中时传媒集团为例,其掌控《中国时报》、中视电视、《中时电子报》以及时报网路科技等,在传媒集团内部执行“报网互动”的改革探索,虽然在业务编辑流程和经营运行模式上也遇到与大陆传媒集团十分相似的疑惑和难题(比如联合采访时的资源共享;新媒体的目标读者群与传统媒体的目标读者群许多是重合的,两者广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但是台湾传媒界的同行一样看到未来媒介融合带给传媒实践巨大的变革空间并积极为之准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① 数据来源: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35379&ctNode=3532
  ② 资料来源:尼尔森调查.tw/site/news20070124.htm 尼尔森调查.tw/site/news20080128.htm
  ③ 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网页http://www.projour.nccu.edu.tw/
  ③ 数据来源:http://www.gio.gov.tw/ct.asp?xItem=35711&ctNode=2597

推荐访问:多元化 业态 发展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