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体党性观与全面党性修养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肩负的历史使命、面临的国内外考验及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若干问题,要求党员注重全面党性修养。通过加强党员的哲学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为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基本的坐标,补足精神之钙;通过加强党员的政党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政党意识,使党员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思党、在党为党,增强组织观念;通过加强党员的个人内在素养和品质修养,使党员不断自我超越,从严要求,行为作风优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整体党性观;全面党性修养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6-0052-0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既是“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保障,也是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旨。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对党的建设提出全新要求,更对每一位党员提出更高标准,要求每一位党员更加注重党性和党性修养。因此,共产党员科学理解党性的丰富内涵,确立“整体党性观”,坚持全面的党性修养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
  一、整体党性观与全面党性修养
  (一)整体党性观
  从党性概念的起源、背景及其演进来看,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家从不同视角使用党性概念。考察相关文献,马克思、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3次明确使用过党性概念,列宁在《列宁全集》中260余次使用过党性概念,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中6次使用过党性一词,另外在党的七大口头报告中专门论述党性与个性的问题,刘少奇对党性做过非常直接与详实的论述,他在《论党的建设》中57次谈到党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对党性概念做出清晰明确的界定,但通过分析其对党性概念的使用与相关论述,可以看出他们主要从三个层面论述党性。
  第一,哲学的党性。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里,党性最初涉及理论、哲学层面的问题,指的是社会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哲学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问题。1843年的文本中,马克思为自己的哲学确立“党性”原则,明确宣布哲学的阶级性,“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1](P15) 1845年恩格斯在《傅里葉论商业的片段》结束语对德国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时说:“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2]恩格斯用党性来评价“德国的真正社会主义”,认为这种社会主义缺乏鲜明的阶级立场,脱离现实的社会状况,不关注人们的生活本身,因而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哲学的党性,强调哲学站到一定的集团立场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并依靠先进阶级的力量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列宁继承此观点并在《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中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的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3]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可见,哲学的党性(理论的党性)主要指“现实性”与“实践性”以及依赖于特定群体力量的“立场性”,代表历史发展趋势与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第二,政党的党性。政党的党性是政党成其为自身并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标志与本质属性。对政党党性的认识取决于对政党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1](P185)列宁进一步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4]“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5]而“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6]毛泽东指出:“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7](P335)马克思主义将政党区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认为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群体的广泛性与覆盖性使其充分体现出政党的人民性。因此,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的党性体现为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第三,党员的党性。党员的党性指党员在长期锻炼中所形成的坚强意志与斗争精神,是党员个人素养和品质修养的集中体现。恩格斯在1853年3月11日致马克思的信中首次提到党员的品性即党性,“拉萨尔比他们所有的人都能干得多,这一点当哈茨费尔特伯爵的财产最终并入共有财产的时候,会特别明显的表现出来。他有他的怪癖,可是也有锤炼严格的党性和抱负,而他在围攻的借口下总是醉心于一些卑琐的杂念和私事。”[8]党员的党性体现为坚定的政治立场、科学的思想理论、崇高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行等,即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体现为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
  党员的党性与政党的党性密不可分。党员是政党的主体,是政党的有机构成细胞。政党的党性是内在的,需要通过政党的纲领、章程、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根本遵旨、路线政策、组织原则、根本制度等表现出来。政党的党性为党员的党性提供基本原则或规范化要求,政党组织的党性归根结底要在党员个体的党性中体现出来。人们是否认同政党党性,不仅看政党的政治纲领、宗旨等,而且看这个政党成员的举止行为是否和其所宣称的相同。也就是说,政党的党性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应然,其现实性要通过党员的党性实践来完成。
  上述党性的三个层面:哲学的党性、政党的党性和党员的党性并非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三种党性,而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党性。哲学的党性是整体党性的意识表现,政党的党性是整体党性的组织体现,党员的党性是整体党性的个体承载;政党的党性通过党员的党性显现,党员的党性表征政党的党性,两者的结合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无论是政党的党性还是党员的党性都是具体的,哲学的党性则是意识层面的、抽象的,抽象的意识层面的哲学党性则要通过具体的政党党性和党员党性才能在物质世界和生活世界中体现出来,三者的结合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所以,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党性,而必须全面地立体地理解党性,确立整体党性观。共产党员的党性不仅体现为党员个人素养和品质修养,也要反映政党的党性,体现哲学的党性。

推荐访问:共产党人 党性 中国 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