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摘 要: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实现民主是党的历史使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导,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的生命;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8)06-0108-0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已走过八十多个春秋。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时刻面临着各种挑战。能否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并领导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而党的建设状况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否,则取决于党内民主发展的程度。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论断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一、民主和党内民主
  
  (一)民主的涵义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它是由demos和kratia两字合成的。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也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就其词义来看,“民主”是指“人民的权力”或者“由人民直接通过分区选出的代表来治理、统治”。
  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1]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经典定义。
  (二)党内民主的涵义
  党内民主的概念,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侧面和意义去理解。有人从权力合理分配意义上去理解,有人从调动党员积极性意义上去理解,也有人从维护党员权利意义上去理解。但无论怎样,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似乎没有异议。
  关于党内民主的涵义,有几种典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党内民主,就是指全体党员有权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原则。一种观点认为,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一种观点认为,党内民主在根本上是指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的根本制度。
  党内民主的核心是指党内的民主制度,如党代会制度、党委会制度、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等等。此外,正如林尚立先生所指出的,党内民主还包括形成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民主原则、民主权利、民主作风等内容。像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一样,党内民主的主体是党员,它的最基本概念是全体党员的意志决定党的一切事务,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无非是党员意志的代表者和执行者。
  
  二、共产党无论就其产生还是就其使命都与民主密不可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曾经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共产党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继续发展民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
  (一)共产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是19世纪前半叶,随着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作为现代代议制政府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首先在英国、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的。同时,政党也是现代国家民主制的重要内容。在资本主义社会,政党是应选举政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阶级对立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政党就成为动员和组织属于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参与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资产阶级政党是这样,无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恩格斯在谈到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2]
  无产阶级政党是在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基础上,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发展,客观上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地位,创立世界工人运动,造就出在全世界组织成政党的千百万工人,建立起自觉地领导群众斗争的社会主义政党,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主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3]
  (二)实现充分民主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共产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历史使命是消灭压迫和剥削,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一切社会不平等,解放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争得民主,实现最充分的民主,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为了争得民主,实现民主,促进社会和谐。这就表明,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民主始终是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列宁早就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4]毛泽东在我国民主革命胜利在望之际,回答黄炎培先生所担心的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屡屡出现的王朝兴亡周期率时,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代表我们党深入而全面地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党的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集体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更加充实完备。在十七大党章中,我们党在把“民主”与“富强”、“文明”并列的基础上,又将“和谐”规定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四项目标之一。这些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鲜明地高举着“民主”的旗帜,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三、发展党内民主是执政党保持活力的前提和根本
  
  一个党要想长期执政,必须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所指出的:“八十年的实践还启示我们,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5]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民主潮流的发展,肩负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自然也面临着能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挑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党的生机和活力不是来自外部力量,而是来自党内,即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其形成基础是党内民主。
  民主是主体性的基础。党是党员的政治组织,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的大小,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党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只有确立了党内民主,党员才能在党内拥有基本的民主权利;而只有发展和完善了党内民主,党员的民主权利才有更大的实践空间。

推荐访问:和谐社会 视角 是党的 党内民主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