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军队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


   摘 要:军队后勤管理,是随着军队后勤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力、军队规模和战争样式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条件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使战争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后勤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了军队后勤管理的特点和原则,然后对新时期加强军队后勤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军队 后勤管理 策略
  
   军队后勤管理,是为实现后勤工作目标对军队后勤工作进行的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后勤系统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能,完成后勤承担的各项任务,最终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后勤管理在整个军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和明显。为此,不断改善和加强军队后勤管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军队后勤管理的特点
   军队后勤管理,与其他管理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它既要服从经济工作的一般规律,又要服从战争的特殊性要求;它既要充分使财力物力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益,又要及时有效地保证军事活动连续进行。军队后勤管理既是军队后勤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反映,又是军队后勤的性质、任务和活动规律的一种内在体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经济性强
   军队后勤管理的经济性强,是由军队后勤这一特殊的实践活动所决定的,也是军队后勤管理区别于其他领域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总体上看,军队后勤工作以服务战争和军队建设为根本目的,为战争的胜利和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提供保障。军队后勤工作依赖于国民经济并受国民经济制约。与此相应,军队后勤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的延伸,与国民经济管理融为一体。军队后勤作为联系国家经济与军队建设的桥梁,其基本功能是将国家提供给军队的物力财力通过后勤保障活动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在保障战斗力的同时要求必须运用经济的观点、方法、手段,按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
   2.技术复杂
   现代战争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更重要的还是高新技术的较量。这种较量无疑会反应到后勤管理上。一是后勤管理对象技术含量高。随着科学技術的发展,不仅军队各种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含量大大增加,军队后勤的各组成部分的科技含量也大大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后勤管理的复杂性。二是后勤管理手段技术含量高。高新技术在后勤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后勤装备的技术含量,也提高了后勤管理手段的科技含量,这就要求在后勤管理中不断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手段,以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后勤保障能力。
   3.范围广泛
   一是业务范围广泛。从后勤保障发展过程看,当战争由冷兵器、热兵器发展到机械化时代,军队后勤保障的业务范围随之不断扩大,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后,军队后勤保障的业务范围更是空前扩大,工作量也极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一个集团军的后勤业务就有上千种,海军后勤业务种类多达5000余种。这些业务种类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它不仅能使作战样式发生变化,而且还会促使后勤业务体系发生深刻变化。二是保障的空间和地域广阔。现代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作战,是立体化的战场,复杂的作战样式,日益增强的机动和打击能力,都使后勤保障的触角从平面延伸到立体,从地面、海洋伸展到空间,这就使得后勤管理的空间和地域不断扩大。
   4.时效明显
   时效明显,是指后勤管理中的一切活动,必须同军事斗争活动对时间的要求相一致。从一般意义上讲,后勤是军队的保障部门,后勤的一切活动受军队行动的影响和支配,以服从军队需要,保障军队作战胜利为目的。因此,后勤管理对时效具有特殊要求,否则就不能有效地为军队活动服务,并失去后勤管理的本来意义。
   二、军队后勤管理的原则
   军队后勤管理的原则,是军队后勤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把握并严格遵守军队后勤管理原则,是搞好军队后勤管理的重要保证。在军队后勤管理中,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
   后勤管理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是军队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经济实力是军队的物质基础,军队建设是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如果军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过大,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同时也会影响军队自身建设。因此,后勤管理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在宏观上,准确把握好经济活动规律,合理有效地运用经济资源,保证实现服务于战争的目的。
   2.注重提高整体效益
   整体效益,是军队后勤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是贯穿整个军队后勤管理过程的核心。提高军队后勤管理整体效益,既是军队后勤管理的重要原则,也是军队后勤管理追求的目标。未来战争是诸军兵种联合作战,高度体现了整体性,它不仅要求整个军事系统中的指挥通信系统、侦察情报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要求后勤系统本身也要具有很高的整体性。因此,加强后勤管理必须坚持从整体效益出发,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3.突出重点
   确定和把握军队后勤管理中的重点,主要在于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轻重缓急,抓住中心环节。要认真把握军队后勤管理中的矛盾运动规律,抓住军队后勤管理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确定军队后勤管理的重点,集中力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才能把军队后勤管理的主要力量用在“刀刃上”,避免面面俱到。总体上说,确定后勤管理重点,应服从于军队建设的中心工作。
   4.厉行节约
   厉行节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也是后勤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历史时期,在国防费有限的条件下,后勤管理认真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贯彻执行这一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内涵,就是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科学管理,量入为出,节约开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力财力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新时期军队后勤管理策略思考
   从军队后勤管理建设面临的环境问题着眼,主要应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从整体效益出发,由社会承担部分军队后勤保障任务,如通用物资储备、军官住房、军事工程建设等。二是军队后勤有限度地向社会进行经济输出,如军事设施对社会开放服务,军工企业生产民品等。三是建设好军民结合的平战转换机制。
   1.由社会承担部分后勤保障任务
   后勤保障社会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将后勤组织内的部分保障任务移交给社会,由社会来承担保障。但是也不能将所有保障任务移交给社会。后勤保障能力的结构组成可以分为三类,即:高能位后勤保障能力、中能位后勤保障能力、低能位后勤保障能力。低能位的后勤组织包括军队被装工厂、农场等主要是以经济功能为主,它的活动过程是初级产品再生产过程。这部分组织与社会上其它生产性组织差异较小,减少这部分组织在军队后勤系统中的比例把它移交给社会是可能的。中能位组织的规模也不宜过大,以军队建设实际需求相适应为宜。高能位后勤组织,则是军队所特有的,社会无法替代,在压减中低能位后勤组织的同时,应适当加强高能位后勤组织。
   2.军队后勤向社会的经济输出
   军队后勤经济输出,是指后勤向社会提供物质财富和服务。军队后勤经济输出是后勤功能发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军队后勤经济性的体现。它对于减轻社会负担,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提高后勤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军队后勤的经济输出体现人民军队的本质。军队后勤经济输出有利于维持后勤组织的功能,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还可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此外,军队后勤对外经济输出的活动具有军民兼容性,它在对外经济输出的过程中,客观上造就了军地两用人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建立军民结合的平战转换机制
   军队后勤与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勤保障社会化从组织角度讲,就是要正确区分和处理后勤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的界限,保证后勤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密切协调。无论是由社会承担部分后勤保障任务也好,还是军队后勤向社会的经济输出也好,都是从平时如何与社会相协调来考虑的。如果按照和平时期军队建设需求设计军队后勤组织,到战时如不能进行有效转换,就不能有效满足战争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客观上要求军队后勤组织有一定的弹性,随着平战交替的需求而有张有缩。换句话说,军队后勤组织是个弹性结构,而不是刚性结构。和平时期,部分后勤力量转于民,战争时期,民用力量转用于军。 实现这种平战转换,核心的问题是要建立顺畅的转换机制。◆
  
  参考文献:
  [1] 夏水春,李梅. 后勤装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3,(06).
  [2] 徐小平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7.
  [3] 朱明坤,张志东,黄志新. 信息化与军队后勤管理[J]. 基层后勤研究, 2007,(04).

推荐访问:新时期 军队 后勤管理 若干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