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毛家的好儿媳共和国女将军——邵华


  邵华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媳、毛岸青的妻子、毛新宇的母亲,中共党员,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
  今年6月19时30分邵华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
  去年3月23日,她的丈夫、84岁的毛岸青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邵华曾写下这样的文字“阵阵夏风吹过院子里的哭松哀柳,声声呼唤,万行泪水,漫过我的心灵,岸青走了,它给我永远的泪打春花的三月”。
  邵华生前,我们多次访问过邵华将军。北京西山一个宁静的院落,邵华家中走廊摆放着许多花卉,美丽多姿,郁郁葱葱;客厅东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大幅油画:西面墙上挂着邵华将军拍摄的12幅彩色的舞蹈作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充满文化色彩和艺术气息的家庭。
  坎坷人生尽朝晖。邵华将军出生在延安,是烈士陈振亚的女儿,母亲张文秋也是老革命,邵华从小经历坎坷,历经磨难。
  那是1942年,年仅5岁小邵华随父母和150多个共产党人、八路军到新疆帮助建设,被新疆军阀盛世才一同投进了黑牢。
  童年时的邵华有4个年头是在敌人的监狱中度过的。冬夜的严寒和夏日的酷暑;难耐的饥渴和残忍的毒打,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和身体上。留下了难以平复的疤瘢和火烫的烙印。如此可怜的小邵华,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邵华是毛主席的好儿媳、岸青的好妻子、新宇的好母亲。她继承了毛氏家族的血脉,精心培养后代,在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方面起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一个玩笑“亲上加亲结良缘”
  
  岸青和邵华夫妇结为良缘还有一段传奇故事:邵华将军的母亲张文秋是老红军,她的两个女儿思齐和邵华分别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岸英和岸青,不知是历史的机缘,还是命运的安排。
  那是1927年4月,中共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是张文秋和刘谦初结婚的第二天,大家都向他俩道喜,希望早生贵子,毛主席却说:别人祝你早生贵子,我希望你生一对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岸英,一个叫岸青。张文秋说好啊。这本来是个玩笑,后来大女儿刘思齐真地嫁给了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二女儿邵华嫁给了弟弟毛岸青。
  邵华将军讲:哥俩经常骑车到我家玩,岸青心粗,鞋子坏了,袜子掉到鞋里也不在意,妈妈就帮他到街上修鞋,衣服脏了帮他哥俩洗,还做好吃的给他哥俩吃。毛主席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这二个孩子,开慧妈妈去世早,二个孩子需要情感上的呵护。我妈妈以博大慈母的胸怀关照这两个孩子。只要义务和责任,不要特殊和照顾。1957年10月,毛岸青在苏联修完学业后,从北京到大连休养。从那时起,我开始与毛岸青通信,甚至在闲暇的时候陪姐姐一同到大连去看望他。毛泽东知道我们交往的消息后,便写信给毛岸青问他的想法。
  我并不知道主席怎么知道的,可能是通过岸青那边了解到我们之间在通信,后来父亲也问过我,是不是你们常写信,是不是互相在鼓励,互相在安慰,我说是的。所以直到最后,主席后来给岸青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谈到听说你们俩经常通信,对我还进行了一个评价,说邵华是个好孩子,你们是不是有做朋友的意思,那个时候确实我们也是有进一步感情升华的想法。所以我觉得作为主席来讲,作为父亲来讲,他对自己的孩子,不光是学习,另外,生活、感情世界他还都是给予关怀和指导的。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毛泽东虽然没有参加婚礼。毕竟生活条件比刚建国的时候要好,不再像毛岸英结婚时,只送了件旧大衣。毛泽东送给邵华一块手表,还为儿子的小家送了个大件,一台熊猫牌收音机。毛泽东非常满意这桩婚姻,这不仅因为邵华是自己看着长大的,更因为有了这个婚姻,两家再次亲上加亲,婚礼是由大连市委,市政府主持的。邵华高兴地说,父亲送给我的一块表,直到走不动了,我才收藏起来;送给我们的还有一台国产的、南京出的熊猫牌收音机,这台收音机现在还在我们家里摆着,虽然不能用了,但是对我们来说仍然是非常珍贵的。
  邵华和岸青在大连度过了一段新婚岁月之后,于1962年回到北京看望父亲毛泽东。毛泽东嘱咐他们。不要忘了已故的妈妈杨开慧。
  她继续讲:我进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继续求学。我们结婚后,第一次见父亲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新媳妇应该回去,回韶山去见见韶山的父老乡亲。那个时候我们的外婆也还健在,说你们应该回去看望外婆,应该去给你们的妈妈杨开慧扫墓。所以,后来我就和岸青遵照父亲的指示,到板仓看望了外婆,就到了韶山。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有很多乡亲的辈分我还都搞不清楚,但是他们对我们确实也都是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护,也说了很多祝福的话。第一次湖南之行,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岸青与邵华1962年结婚,双双牵手已走进了“红宝石之婚”,可谓是风风雨雨、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互帮助、共尊老人、相夫爱子的知心爱人。
  邵华将军相夫教子、家中琐事、家族中的大事、社会上和工作中的事情、还有自己事业的追求,里里外外都得邵华拿主意,的确很辛苦,能撑起这个家真的很不容易。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跟邵华将军说:读了您写的《毛泽民之路——追寻父亲的足迹》后,感觉写得很伤感、很亲切、字里行间处处透着人性和美好。浪漫的诗情、艰辛的画意,把我带进了领袖博大的胸怀之中,感受领袖失去亲人和亲人失去领袖的心情。带我们与领袖的亲人一同追寻毛泽东之路。当我读到“黄鹤已去楼依旧,睹物思人泪无声。面对明月,问一声:父亲您在他乡还好吗?让星星捎去遥远的祝福”,不觉已经泪流满面了。
  邵华紧接着说:刚进城时想读书,一次在中南海,我出乎意料地向毛主席说我想读书的要求。主席认真地说“孩子,你愿意学习,这很好嘛,这个事我让秘书同志来帮你办”。邵华从此开始读书。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
  邵华从小酷爱文学,1954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散文《节日的夜晚》等作品均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参加工作后相继发表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等传记作品。1990年,在杨开慧烈士诞辰90周年之际,她主编了画册《骄杨》。1993年,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和毛岸青主编出版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27本,500多万字。同年还与薛启亮同志出版了《我们的同辈》丛书,该丛书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和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1994年,创作了7集电视连续剧《风雨情》并担任总监制;1995年,为庆祝“世代会”的召开,策划了电影《杨开慧》、电视剧《寻觅骄杨》并担任文学顾问;199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她策划并参加了军民重走长征之路的活动,主编

推荐访问:共和国 儿媳 怀念 毛家 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