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长空


  一、空军的使命
  空军是国家武装力量进行空中作战的一个军种,其使命是协同其他军种或独立完成战略、战役和战术作战任务。空军一般由各种航空兵组成,通常装备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运输机、直升机及其他飞机。许多国家空军(如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的编成中还有地空导弹等兵种部队;有的(如美国、英国、法国)还有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的空军名称,仍称为某国、某地区空军;也有些国家空军由于执行着空地和防空双重任务,所以称呼不尽相同,如保加利亚称为空军防空军,匈牙利则叫作防空军空军。一些国家的空军根据装备和任务,又划分为若干兵种或部队。如苏联空军分为远程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军事运输航空兵和集团军航空兵;美国空军下属战略空军、战术空军、军事空运和航天等部队。空军部队的编制序列,有的是集团军、军、师、团、大队、中队;有的是航空队、空军师、联队、中队。
  空军具有高度的快速性和机动性,能把兵力从一些方向或战区迅速转移到另一些方向或战区;能深入敌人的深远后方并袭击其目标;能在任何天气、任何时间和季节使用各种武器和电子斗争手段;能对大型固定目标或小型活动目标实施出其不意的空中突击。
  空军的基本任务是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空中侦察等。空军通过执行各种战斗任务,对军事行动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大利杜黑等人提出了“空军制胜论”,各国空军继续处于发展之中
  空军的历史与航空技术装备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的军用飞机出现于1909~1910年。当时法国(于1909年)、俄国(于1910年)和其他国家的军事部开始购置飞机并培训军事飞行干部。在法国(1910年起)、俄国(于1911年起)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大演习中,除使用气球外,还使用了飞机。1911年的意土战争中,意大利第一次使用飞机对土耳其军队进行了侦察和轰炸;此外,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也成功地使用了航空兵。这些战例和演习显示出了航空兵的战斗作用和优越性,成为发展军事航空的推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法、英、俄、美、德、意等国相继在陆军中组建了飞机连、航空营或军事航空队。当时俄国有军用飞机263架;法国有156架;英国和美国各有30架;德国有232架;奥匈帝国有65架;意大利有30架。那时这些飞机还没有装备武器,速度不超过120公里/小时,升限不超过4000米。它们主要用于空中侦察和校正炮兵射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初期,为了通过空中突击摧毁地面目标,一种专用的轰炸机应运而生;而交战双方的侦察与反侦察、空袭与反空袭,又导致了歼击机的出现。由于战争的需求和刺激,交战国的作战飞机几乎增加了11倍,总数超过1万架。
  飞机的性能也有了提高,歼击机的速度增大到200~220公里/小时;侦察机的速度增大到170~180公里/小时;轰炸机的速度增大到160~170公里/小时。飞机上开始安装轰炸和射击军械、无线电报机和航摄仪。这时,飞机的战斗使用范围明显扩大,任务也显著增多。部队的编成内出现了侦察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和轰炸航空兵。由于飞机数量的增加及其质量的改进,提高了空军在战斗、战役以及整个战争中的作用,所以,空军成了打击敌人的重要兵种之一,航空兵也由勤务性质的部队发展成为重要的战斗兵种。1918年4月,英国首先建立了独立于陆军和海军的空军。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意大利杜黑等人提出了“空军制胜论”,各国空军继续处于发展之中。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以及西班牙内战(1936~1939)等局部战争中空中力量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空军的发展。飞机由木布结构发展为金属结构;双翼发展为单翼;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各种航空兵的区分进一步明确,运输航空兵开始出现。许多国家有了航空兵团、师(大队、联队)等战术单位。有些国家还建立了航空队、空军集团军等战役军团。继英国之后,加、意、法、德、西班牙等国也先后建立了独立的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些国家空军在编的作战飞机数量为:德国4093架、日本3750架、英国3891架,法国3335架、意大利2802架、美国1576架、苏联1300架。在各国空军中,与1918年相比,轰炸机的比重增大了1.5倍,而歼击机和侦察机的比重则减小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飞速发展,交战国生产的军用飞机总数达70余万架。交战双方都组建了庞大的歼击、强击,战术轰炸、战略轰炸等航空兵。有的国家组成了若干个航空队或空军集团军,并组织过大规模的空中战役。例如战争初期,法西斯德国为夺取制空权、支援地面军队快速进攻,对波兰、法国、苏联等国进行的大规模空袭;1940年8月~1941年5月英国空军抗击德国轰炸所进行的防空作战;1940年5月~1945年4月英、美空军对德国本土进行的战略轰炸;1943年7、8月苏、德双方空军以1.2万架飞机参加的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6、7月美,英空军以1万多架飞机参加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等。大战中,飞机性能进一步提高,歼击机的速度达到650~720公里/小时;前线轰炸机的载弹量达1吨;航程达2000公里。战争末期,德、英空军使用了喷气式飞机;德国使用了V-1和V-2导弹;美国轰炸机部队在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战后,各国空军在装备上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由活塞式飞机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卫国战争后,苏联前线航空兵很快装备了米格-09、米格-15、雅克-15,伊尔-28等喷气式飞机。军事运输航空兵也向新的技术装备过渡,并组建了直升机部队。美、英,法、西德等国的空军同样装备了喷气式飞机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导弹。这些国家还研制了B-52(美国),“胜利者”、“勇士”、“火神”式(英国)、“幻影”IV式(法国)等战略轰炸机。
  上世纪60年代,航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许多国家的空军在发展上出现了新的质的跃进。空军开始装备超音速飞机,威力强大的轰炸武器、导弹和航炮以及完善的电子设备;研制了崭新的变后掠翼飞机和垂直起落飞机;采用并掌握了新式的航空兵指挥系统。所有这些,大大地提高了空军的战斗能力,扩大了它的战斗使用范围和作战规模。

推荐访问:鹰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