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看世界


  
  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中国的军队适应世界大势,不断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学习外军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开放中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2000年,我被选派为军事留学生,赴俄罗斯空军防空军事大学学习。
  防空军事大学坐落在莫斯科以北160公里处的特维尔市(前苏联时期称加里尔市),毗邻风景秀丽的伏尔加河。学校以前苏联元帅朱可夫的名字命名,是一所指技合一的综合性大学。我们所在的外训系,有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蒙古、韩国、阿尔及利亚、中国等10多个国家的学员。我们一行10人(含3名翻译)是该校接收的首批中国高级班学员。
  学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安排了10门课程,包括军事战略理论,防空战役、战术理论,防空部队4大专业(歼击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电子对抗)的技術装备与作战运用,陆军防空部队技术装备与作战运用,防空作战模拟与效能评估,美军及北约空中进攻战役组织与实施,以科索沃战争为背景的想定作业等等。由于俄方讲课没有教材,部分课程出于保密原因也不提供教案,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做好完整的笔记。到毕业时,我们每个人都整理了4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经过5个多月的专业学习,我们对俄罗斯的国情、军情、作战理论与实践等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对俄罗斯国家和武装力量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俄罗斯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演变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也深切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不同思维方式,深化了对现代局部战争特点、规律的理解,引发了进一步深化军队改革,不断完善我国防空体系、加强防空力量建设的思考。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留学期间,我还注意了解和感受俄军建设情况和政策制度方面的一些做法,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单位不设行政等级,根据机构性质确定领导者的军衔。如学校校长为上将,负责教学与科研的副校长为中将,负责外训和后勤工作的副校长仅为上校(俄军不设大校军衔),而主要的教研室如战役教研室主任则为少将,上下班还有专车接送。防空师的副师长、作战运用与战斗训练科科长为上校,后勤的被装主任仅为上尉,营房主任则为技术军官。这样,相同性质的机构因重要性不同,人员配备也不同,避免了“一般高”和“一刀切”,便于指挥和协调。
  联勤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相结合。在医疗保障上,学校没有编设专门的医疗机构,由莫斯科军区驻特维尔市中心医院派出一个20多人的门诊部保障,为保持技术水平,医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在住房保障上,学校教职工宿舍与地方居民小区同步规划建设、个人购买,校园内只有办公教学场所,没有家属住宅区。学员宿舍为学校房产,也分散在居民区内,由招聘的人员管理。在教学和生活保障上,除兵器教研室由于涉密等级较高使用军人较多外,文秘、档案、图书、校刊、文化课教员以及司机、炊事员、保安等均聘用地方人员,其中不少为军人家属。
  重视量化分析和模拟评估。学校开设的课程,大到集团军作战方案的模拟,小到一个营、连的配置,都设计了大量限制与非限制条件,凡定性结论都必须建立在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当我们问到一些战术运用问题的依据时,教员往往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连串的数学公式,演算推导过程,求证最佳方案。在想定作业的过程中,从定下决心、组织协同和各种保障,到分析判断敌情等,都广泛运用了战术计算的方法。凡已形成的方案,也都要经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对抗和作战效能评估。俄罗斯人尊重科学的务实作风和精细的思维方式,令我们深受启发。
  留学生的生活辛苦而快乐。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业外,还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学校没有热水喝,每天早上都要自己烧好水装在大号的不锈钢保温杯内带去,中午大家结伙到“布非特”(小卖部)吃点面包、沙拉。上了一天的课,回来要去商店排队买面包,自己做饭。晚上还要对笔记、做作业。每周日要去菜市场采购下一周的蔬菜水果。俄罗斯气候寒冷,市场上多是土豆、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绿叶类蔬菜和水果少而贵。最要命的是做菜没有葱、姜和花椒大料,我们只好坐3个小时的火车,去位于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的“京客隆”中国超市购买,顺便带点儿大白菜、豆腐之类的。同屋的老杨是南方人,烧得一手好菜,煎、炸、炖、炒样样在行,自告奋勇做“大厨”。而我自愧技不如人,只好当“小工”。
  我们几个同学来自不同的单位,远在异国他乡,大家朝夕相处,亲如兄弟。周末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参观博物馆,一起去郊区的森林里采蘑菇。偶尔也自带“小二”(扁瓶二锅头)到教员家做客,吃些俄式烤肉和酸黄瓜之类。与“老毛子”相比,中国人的酒量确实“剑不如人”,但我们“战术”运用得当,也能屡战屡胜。不想却被他们误认为中国人酒量了得,第二天一见面冲着我们直竖大拇指。同学们都十分珍视这段友谊,时隔8年,仍时常相聚,每每回忆起留学时光,多有感叹!记得有一次在街上撞见一家俄式饺子馆,这对于好久没吃饺子的我们来说,真让人欣喜若狂,每人都要了一大盘。俄罗斯饺子的外形有点像中国的馄饨,馅是猪、牛、羊三肉合一,味道还算可以。没想到刚吃了两个,服务员小姐走了过来,给每个盘子里浇了一大勺奶油甜汤,说是调味的。我们捏着鼻子尝了尝“美味”,实在不敢恭维,只好“逃之夭夭”了。
  俄罗斯人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对我们很友好。老百姓和普通军人最想了解的是:我们的住房条件怎么样,我们的家庭收入有多少,家里都有哪些家用电器等,年轻人则更羡慕我们手中的手机。我们所到之处,既真切地看到了前苏联7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基础,也感触到了一个曾经雄踞欧亚的超级大国无法遮掩的衰落痕迹。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不高。虽然经济开始复苏,但尚未走出低谷。在与俄罗斯民众的接触中,他们由衷地赞叹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批评自己前国家领导人,让我们从中体味到俄罗斯民众心中强烈的失落感和重振大国地位的渴望。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家日益强盛、民生明显改善的可喜变化。走出国门看世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才能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家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个古老、文明而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必将在探索创新中崛起。

推荐访问:国门 走出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