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东征中的淡水之役述论


  【摘 要】本文对国民革命中广州大元帅府组织的第一次东征的重要战役淡水之役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这次战役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及取胜的原因。
  【关键词】第一次东征;淡水之役;蒋介石
  淡水之役是1925年初广州大元帅府组织的第一次东征过程中的重要战役,东征军在淡水的胜利,打开了东江门户,对第一次东征的顺利进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中对这次战役的叙述都比较简单,而且多是以党史的角度进行研究,比较多地注意东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表现,而对战事本身则关注较少。本文将主要利用档案资料,对这次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详细的正面考察分析,以使人们对淡水之役的认识得到深化。
  一
  1924年11月孙中山离粤北上后,广州大元帅府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广州政府所辖的滇、桂、湘、粤诸军,大都各行其是,不尽听从大元帅府的号令。而盘踞东江的陈炯明则构成了对广州政府的最大威胁,他时时图谋对广州政府进行反击。1924年12月,陈炯明重任粤军总司令一职,公开声言要“集合全省军民,群策群力,协靖粤局”,①将矛头直指广州政府。1925年初,陈炯明集结军队,分三路向广州进攻:右路“由一万五千人组成,由林虎将军指挥,在博罗地区集结,在广九铁路以北向广州进攻”,左路由“一万至一万二千人组成,由洪兆麟将军指挥,在石龙石滩地区集结,同林虎部队协同作战,沿铁路线向广州进攻”,左路“由刘志陆将军指挥,由石龙东南集结,任务是以一部分兵力占领虎门湾各岛,以此切断广州同其他地方的一切联系;该路纵队其余兵力的任务是保障进攻广州的主力部队的侧翼和后方。”②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广东南路的邓本殷,要求其部队“克日开进,先为牵掣”,③夹击广州政府。
  面对陈炯明咄咄逼人的攻势,广州大元帅府积极应对。早在1924年12月22日,广州大元帅府召开军事会议,会议推举滇军总司令杨希闵为东线总司令,全权负责东线战事。24日,国民党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成员包括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杨希闵以及苏联军事顾问加伦。④军事委员会获悉陈炯明的军事部署后,决定先发制人,在陈炯明军进犯之前,主动分三路向陈炯明军发动攻击:以滇军任北路,顺东江谷地向博罗、河源、龙川、五华、兴宁一线推进;中路为刘震寰的桂军,其任务为占领惠州;南路是主力部队,由许崇智率领粤军第二师、第七独立旅和一个独立团以及黄埔军校教导团组成,首先肃清广九铁路沿线敌军,然后经淡水、海丰向汕头进攻。⑤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滇军和桂军行动迟缓,消极避战,东征的主要战斗基本都在南路展开。
  1925年2月1日,南路东征军率先进兵,意在首先肃清广九路,恢复通车。南路军亦分为左右两翼:蒋介石率黄埔军校教导团两个团为右翼,张民达率粤军第二师为左翼。战事进行得非常顺利,陈炯明军稍作抵抗即纷纷后退,2月3日,蒋介石率军占领东莞,张民达军占领石龙。进而一鼓作气,一路占领常平、平湖,至2月10日,广九铁路全线肃清,广九铁路不久即恢复通车。
  在广九铁路即将肃清前的2月8日,东征军军事领导人在上塘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了肃清广九线后军事行动计划,决定发起淡水之役,占领淡水,打开通往东江的门户,为消灭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军开辟道路。会议决定:南路东征军必须在2月中旬占领淡水。具体部署为:黄埔军校教导团在肃清广九路后,即从平湖地区向淡水进攻,粤军第二师则在塘头厦地区集结,进而进军淡水,第七旅(旅长许济)跟随第二师行动,掩护后方和侧翼,两路进军,克复淡水。会议督促桂军和滇军尽快在中路与左路进攻:中路桂军应于2月9日在上塘地区集结,并向惠州要塞进攻,于12日占领惠州。北路滇军应即刻向博罗进攻,于12日攻克博罗。会后,蒋介石与张民达分率黄埔学生军与粤军根据会议安排向淡水进攻。
  二
  2月12日晚,张民达率粤军第二师与许济第七旅经过小规模的战斗,占领淡水西北的新圩。次日凌晨6时,陈炯明军杨坤如、熊略、钟景棠、谢平、练演雄、吴伯等部约4000人队趁张民达师立足不稳,由淡水、连塘面、龙圩三面猛扑新圩,淡水之役开始。面对陈炯明部的进攻,张民达率部沉着应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陈炯明军溃退,东征军战果不俗:生俘旅长、团长各一名,毙官长十余名,敌四五百人,俘虏三百余名,获枪八百余支,机关枪六挺,辎重甚多。①
  敌即溃退,张民达决定不等黄埔学生军到来,自行追击。13日傍晚追至淡水附近,陈炯明军援兵突至,张民达师一度被包围,但“多亏师长和顾问的灵活机警才得以解脱包围”②。但张民达仍决定不等与黄埔学生军汇合,先行进攻淡水,13日晚、14日晨,张民达派兵两次进攻淡水城,但由于兵力单薄,炮火不足,均告失败,一些士兵伤亡。
  2月14日下午,蒋介石率黄埔军校教导团抵淡水城下,与张民达师、许济旅会合,再攻淡水。黄埔教导团攻淡水之南,第二师攻淡水之西北,第七旅攻淡水之东北。战两小时,淡水城外的陈炯明军的阵地,均被东征军占领。陈炯明军遂紧闭淡水城门,待惠州方面的洪兆麟、叶举前来增援。③由于担任中路和北路的桂军刘震寰和滇军杨希闵暗中与陈炯明勾结,按兵不动,使得陈炯明的大将洪兆麟、林举等人能够从容调动主力部队进攻南路东征军,陈炯明军重兵盘踞的惠州距淡水仅七十余里,淡水城以东山中亦有陈炯明军活动,随时都可至淡水城下,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东征军极易腹背受敌。有鉴于此,蒋介石与苏联军事顾问斯捷潘诺夫反复协商,决定速战速决,迅速攻取淡水,避免腹背受敌。当晚,蒋介石两次下达作战命令,决定:粤军第二师和第七旅担任进攻淡水东北及西北一带地区;教导第一团进攻淡水之东南,教导第二团进攻淡水之西南;在教导团组织奋勇队,负责攻城;准备云梯等攻城物资。④
  15日上午6时,攻城的准备工作就绪,蒋介石一声令下,大炮开始向淡水轰击,炮兵阵地距城不过八百米,效力极佳,一部分守军被炮火从城头上赶了下去,城墙也被炸开了一个小的豁口。6时25分,奋勇队开始向淡水城冲锋。但淡水城墙上下均有枪眼,可以层层射击,形成立体火力网,而且距城三百米的范围,多系开阔地,没有可资利用的掩体,因此在守军猛烈火力的压制下,奋勇队的前进非常困难。蒋介石见状,乃下令炮兵加强火力,守军的炮火被压制,奋勇队乘机前进,负责进攻淡水东南门的第一团首先取得了突破,由被炮火炸毁的城墙豁口蜂涌而入,黄埔教导团的旗帜,飘扬在淡水城上空,“东南门以开,其余各路,或用人梯,或破城门,均蜂涌入城矣”。从攻城到破城仅仅用时一小时三十分。守军千余之众,尽作被俘。此役,“缴获步枪千余,机关枪十余架,子弹数万”。⑤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推荐访问:东征 淡水 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