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事外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摘 要:军事教育应主动积极贯彻落实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加强军事外语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求,是优化新型军事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是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需求,是建构与传播我军国际形象的需求。
  
   关键词:军事外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国防外语人才培养被当今各大国,尤其是各军事大国视为一项极具战略意义的任务。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开展国防外语人才培养。2002年,美国举行了“语言与国家安全”通报会。2005年,美国国防部发表名为“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号召”的白皮书,提出了对“国家外语和文化能力战略的迫切需求”。2006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布“国家安全语言行动计划”,开展高级外语人才的培养。2007年,美国又把乌尔都语、塔吉克语、旁遮普语等列为加强学习的关键语言。近年来,美军大力开展汉语教学。在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情报中心支持下,美国“国家外语中心”仅在2007年就派遣了1300多名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美军还针对官兵提出了提高外语能力的具体目标,并通过制定国家法律保障军事外语人才培训目标的实现。
  当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同时,伴随全球新军事变革,我军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整体转型。在此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军事人才的外语素质成为我军在新时期遂行多种作战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但是,正如陈立友等所言:“我军院校的外语教学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现实及未来需求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陈文指出的军事教育界对军队外语教学在定位上存在的偏差仍然存在,导致军事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与部队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在军队任职教育全面深入推进过程中,有些课程体系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外语教学或学员的外语素质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外语课程在任职教育中几乎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建设观念和教育观念滞后,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缺陷,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求不相适应等等。这些“偏差”和“边缘化”现象是制约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是军事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破解的紧迫课题。正确定位军队外语人才培养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才能发挥军队外语教学在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人才建设科学发展。
  一、加强外语教学是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形势格局的持续演化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加速推进。美军和其他北约成员国不但凭借信息能力优势,不断形成新的作战理论,推出新的作战武器,建立新的作战平台,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强力推行其军事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不仅在世界各地频频制造军事热点,而且也严重威胁我国的战略安全,对传统安全观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西方主要军事强国强劲的信息化发展势头,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深入地推进现代化、信息化,面临的主要矛盾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短缺;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就是按中央军委印发的《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的人才培养“八大工程”,培养“四个方面人才”。加强外语人才培养,是军事教育主动积极贯彻落实《纲要》,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求。
  深入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整体转型,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一方面须加快军事教育训练改革,加快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另一方面,须及时跟踪、全面分析并深入研究西方主要国家新军事变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这就需要一支精通外语,通晓军事以及具备较高信息能力的复合式新型军事人才队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一直并将继续引领新军事变革的潮流,自基于C4ISRK系统的“网络中心战”到基于无人化武器的智能战,再到基于纳米技术的微型战和基于太空武器的“空天一体战”,一直到基于认知科学技术的“新脑皮层战”,等等,新概念武器和新概念战争层出不穷。逼人的现实问题要求必须加强军事外语人才的培养,以紧密跟踪欧美主要军事发达国家的军事装备动态和军事科技情报,研究外军军事装备的知识概念体系,建立外军装备和科技情报信息库,并实时对其进行翻译和研究,及时形成研究报告,为国防军事部门提供外军军事发展动态的科技情报,从而为我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有益的科技和情报支持,提高我军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
  二、加强外语教学是优化新型军事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
  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理论的专深,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应用能力较弱、适应性较差。日益频繁的对外培训、对外军援、军事技术合作、军事交流、军事外交、外军研究、军事情报等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对新型军事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的外语人才观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外语院校培养的外语专业人才尽管通晓语言知识体系,专于语言交际能力,但由于军事相关学科知识的缺失使其效能作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因种种原因,军事相关学科人才的外语能力普遍难以达到岗位要求,主要表现为语言知识尚不完善,难以用外文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和查阅相关学科外文文献;语言交际能力低,难以参与国际军事和学术交流。这种外语与军事相脱节的偏废现状使得当下军队人才建设与履行历史使命的要求相去甚远,军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战斗力生成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创新,创造条件,整合资源,通过学科综合化,培养融合化,大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当前我军正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整体转型,军事外语人才建设要贯彻落实《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指向,坚持战斗力标准,紧贴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培养数量规模充足、知识结构合理、信息能力强、效能作用明显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队伍。
  培养复合式外语人才,就要摒弃传统的外语人才观,对我军军事教育训练文化、制度创新、资源配置、人才成长路径、培养目标设计、教育训练内容设置、组训方式以及教育训练评估等军事人才培养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加速推动军事教育训练形态的转变,紧贴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培养人才。要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军事院校的学科优势,加强学科间的复合、交叉与渗透,把外语专业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外语专业学生通过大量接触军事理论、军事谈判、军品贸易、国际维和、反恐合作、军事演习、军事装备、战争样式、舆论宣传以及心理战等方面的外语文献,一方面学习专业词汇,提高外语水平,另一方也学习军事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军事相关专业学生也通过大量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也提高外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既通外语、又熟军事,既晓战法、又懂装备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队伍。
  三、加强外语教学是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需求
  国防外语人才建设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遂行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履行国际义务的能力问题,是军队战略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战争时期,基于军事情报任务的外语人才培养历来倍受重视。和平时期,国防外语人才建设是构成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进一步增强,我军除了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以及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外,还承担着多样化的非战争军事任务。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的问题愈加突出;联合军演、国际反恐、海上护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战后重建、组织大选等涉外军事行动也越来越多。共同安全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与和平的重要手段。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大国,以积极的姿态全面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越来越多地承担联合国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世界维和行动做了富有建设性的工作。

推荐访问:外语教学 现实意义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