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事,为大国雄心服务力不从心


  印度的总军力在世界上大约排在第7位左右,但在南亚首屈一指,又毗邻中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支力量。
  印度宪法规定的总战略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的国防政策应致力于通过谈判和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维护南亚大陆的持久和平,同时将保持军队的高度战备能力。以回击来自外敌的任何侵略。”从这个规定看,印度的军事总战略是防御性的,非扩张性的。宪法是近70年前拟订的,回顾这段历史,印度每次动用兵力都同克什米尔的归属有关。最大的一次用兵是1971年肢解巴基斯坦,帮助建立孟加拉国。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印度自认为是保护自己的主权,并非外侵。至于拉吉夫·甘地时期出兵斯里兰卡,帮斯镇压泰米尔“老虎”组织的叛乱,不久也撤兵了。应该说,这个宪法原则仍是印度制定军事战略的指导思想。最大的污点是出兵吞并锡金,但现在世界上均已默认了这个事实。
  印度的雄心
  印度的雄心是“立足南亚,控制印度洋,做世界上能同美国平起平坐的一流大国”。这个雄心在独立前就有,尼赫鲁在英国人的监狱里就写道:印度要么做一流大国,要么就沦为别人的附庸。所以,印度的雄心是一以贯之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印度第一步是想称雄南亚,然后向全世界扩展影响力。南亚,甚至东南亚,从历史、地理、文化、民族、宗教等因素看,都同印度有源远流长、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度人从传统思维习惯上就认为“这里是我的地盘”,对外人保持着警惕和猜疑。它的军事战略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发展核武器和远程导弹就是出于这种雄心。
  印度的总兵力
  印度总兵力约120万人,其中陆军110多万,海军5.3万,空军11万。在中印边境冲突时,印军使用的主要是二战时的武器,经过50多年的发展,装备已有较大改良,但海陆空先进武器均依靠向国外购买,本国军工企业比较落后。为加速本国军工企业现代化,2014年印度通过法案,把外资在军工企业的持资比例提高到49%。现在印度已经有了向外国购买的先进战机、航母、潜艇、火炮、雷达等。2013年8月,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在原子弹和洲际导弹方面,印度居发展中国家前列。2013年9月15日,印度再次成功试射“烈火”-5远程弹道导弹,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负载1000千克,射程5000千米,可覆盖亚洲大部分地区。热衷炒作的印度媒体不无得意地说“烈火”-5可轻松打到中国。
  2014年,印度军费增长12%,达383亿美元。用卢比计算,军费是增加了,但用美元计算,由于卢比贬值,所以军费反而下降了。现在印度的GDP约为2万亿美元,所以军费尚达不到2%,其中40%用于购买外国武器。
  防备重点是巴基斯坦
  在1962年后,印度军界一直有“两场战争论”,即同时应对来自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军事威胁。但在实际执行中,军事观察家认为印度防备的重点还是巴基斯坦,而非中国。从兵力部署来看,重点也在西面。但印度空军鉴于地形需要,把较大力量放在东部。近年,印度重视东部中印边境地区的公路和战备建设,理由是中国在自己一方的建设已大大超过印度。印度与中国已签订几个保持边境地区和平安定的协定,基本得到遵守。有时边境上闹一些风波,都是媒体炒得凶,军方较克制,文官政府较冷静。军方和政府都反复强调中印边境几十年来是和平安定的,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实际控制线的位置理解不同,并非大事,双方已有热线,有利于沟通。但印度内心总把中国军事的现代化视为威胁。印度前国防部长安东尼表示,通过印军现代化来反制中国的军事自信至关重要。
美国拉拢印度共同遏制中国

  印度想控制印度洋但力不从心
  印度插入印度洋1600千米,三面都由它环绕,海岸线长达7600千米。印度洋是“印度的洋”在印度人心目中是理所当然的。印度“海权之父”潘尼迦在《印度与印度洋》一书中写道:“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印度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深谋远虑、行之有效的海洋政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总不免是寄人篱下而软弱无力;谁控制了印度洋,印度的自由就只能听命于谁。因此,印度的前途如何,与印度会逐渐发展成为何等强大的海权国,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印度海军之梦就是“控制印度洋”。
  进入21世纪,印度出台了《印度海军构想文件》等官方文件,要点是:控制印度洋的关键是控制咽喉要道、重要岛屿和贸易交通线;海军从“近海防御”“区域防御”转向“远洋进攻”战略;将战略利益延伸至西起波斯湾,东至南中国海,南抵非洲、大洋洲的广大海域。后来又附和美国提出了“印度洋-太平洋”概念,在战略决策中把两大洋一起考虑。为此,印度计划在2011年以后的20年中投入469.6亿美元用于海军现代化,希望获得101艘新型舰艇。
  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曾写道:“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印度洋是7个大洋的关键。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印度在此环境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位,随着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的地位无疑将越来越重要。印度已召开了排除中国的“沿印度洋国家会议”,虽然迄今没有什么成果,但前景不可小觑。
  尽管印度雄心勃勃,无奈相对较小的经济总量拖了后腿,在发展国防和海军方面,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开工多,完工少;买得多,成交小。虽然近10年印度国防预算增长了2倍,但在GDP中所占比重却是过去50年来最低的。印度官员曾多次表示,“印度洋并非印度的洋”,印度赞成航行自由,希望别国不要误读印度的意图。但印度对中国同印度洋上小岛发展关系,一直很不放心,耿耿于怀,并对小国施加压力。
  美国拉印制华难以如愿
  在美国的总战略中,印度是一枚潜力很大的棋子,如果把印度纳入“亚太再平衡”的棋局中听任美国驱使,可以大大抵消中国的“威胁”。印度独立后奉行“不结盟”政策,实际上偏向苏联。苏联瓦解后,印度一度在美国的诱招下,出现亲美倾向。美国为此不惜血本,破例承认了印度的核国家地位,并愿意向印度供应核电站。印度需要的军事装备和技术,美国也慷慨满足。但令美国失望的是,印度并没有如美国所愿充当制华的急先锋,相反利用中美矛盾向美国讨取最大好处,而同时表示愿意与中国友好相处,从中国获得经济发展的好处。

推荐访问:印度 雄心 力不从心 大国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