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定义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第一步


  快速发展,让我们措手不及
  我国进入机动车时代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先例的。在过去短短的20年时间里,我国道路运输整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汽车工业和筑路工业已经基本追赶上世界的前进步伐。但同时,这种高速增长也导致我们在很多方面根本来不及做充分的准备。在很多基础的交通管理科技领域里,还缺少科学的教学研体系和广泛的共识;在交通管理基础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有着严重的不足甚至是课程类的空白。这就导致我们在解决很多交通问题时,从第一步,就面临了难题!
  这种结果的出现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大规模建造道路,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汽车普及到千家万户也只是不足15年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在出主意想办法的主力人群,其实儿时并没有全面接触过汽车运送,甚至连看都没看过汽车,对于机械化的运送规律和需求,我们更多地需要靠书本知识来借鉴,除此之外就是派遣大批研修学者出国学习和考察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而这个阶段,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很多基础交通管理技术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很多从上世纪初叶到70年代、甚至80年代就形成体系的基础交通管理技术教学和研究资料,都以缩微胶片和复印件的形式沉睡在各类型图书馆里,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已经鲜有电子文档可供轻松拷贝和查阅,所以这类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运行管理、驾驶行为干预技术、道路通行效率评估与控制技术的课题和技术就被大批地忽视掉了,让位给筑路筑桥技术、工程自动化技术等等。当时我国虽然学习到了最前沿的技术,但是中间却漏了基础而重要的一步。因此,交通控制设施,从一开始,就被评价为“附属技术和附属设施”,总是无法吸引足够的眼球和注意力。国家乃至各级政府,包括大专院校,都不认为交通控制设施,特别是最基础的标志标线和反光材料,是保障道路建设投资发挥作用的最基本的必要技术要素。自然,这些交通控制设施也就吸引不到充分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而这种对道路交通管理技术、交通控制设施的价值与作用认识上的偏差,对手段和细节领悟上的不足,以及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缺乏,是导致我们今年遭遇到的交通拥堵“不治之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很多人将“不治”的拥堵归结于机动车增速过快、数量过大、人口素质低、道路资源不足等等原因,于是相应地提出了很多对策,各地政府也开始花重金拓宽道路、增设公交和轨道交通。但这些年下来,我们看到,其治理效果是差强人意的。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继而我们开始回过头来审视曾经的判断,难道人口众多、城市居民密度大真的就是“拥堵不治”的元凶吗?
  或许下面一组数据可以清楚地回答我们的问题。纽约市的市中心区,曼哈顿岛,面积23平方公里,有160万居民,而每天进入曼哈顿的工作人员,还有160万人!其为维持日常运转所承担的运输量,独步天下。《南华早报》2010年10月2日电文转述世界银行资深交通问题专家肖米克·梅恩迪拉塔的观点时报告说:北京国贸地铁站一带,步行10分钟的路程半径内,有6.52万个工作地点,伦敦地铁10分钟和20分钟路程半径的范围内,工作地点的数量比北京国贸要多出一倍;纽约市中心,地铁附近20分钟路程半径内的工作地点是174万个,是北京的11倍;从纽约市中心地铁站步行20分钟可抵达商业区为52.2万平方米,伦敦是10.6万平方米,北京仅为1.5万平方米;在国贸地铁站,如果你走错一个出口,回到正确的出口需要至少10分钟的时间 ;同样,据相关研究显示,北京西单与曼哈顿的开发密度相比,工作岗位是22万对118万个,商业面积是190万对3288万平方米,分别是1:5和1:17的密度比。北京现在有500万辆机动车,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而美国的洛杉矶,市区总面积1302平方公里,拥有机动车1200万辆。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的人口密度,似乎并不应该让我们“举步维艰”啊!
  盲人摸象与科学定义
  在谈论交通拥堵治理对策之前,“交通拥堵”的准确定义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目前这准备工作的状况却只能用盲人摸象来形容。摸的是象,但却没有一个人能正确说出象的样子。也就是说,面对拥堵,科学定义是我们应该第一步尝试的工作。
  那么,我们今天有对“拥堵”的科学定义吗?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没有!
  例如,在大城市里的一个交叉口前,等候两段红绿灯变化间隔,大家不会认为堵车,而在小城市里,这种等候就会很难接受了。所以,我国的“畅通工程”评价指标里,多了个“路口信号等候间隔不能超过3段”的指标来定义拥堵,但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3段等候似乎太普遍了,于是等候5段才能定义为“堵”。
  这个貌似简单的角度和观察,其实对于我们探讨治堵的对策,是有重大意义的。正所谓对症下药,如果连症状都搞不清,怎么配药呢?信号灯等候时间长,路口前过不去,就是拥堵了吗?这就像是把象描述成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样。
  为了能有效治理拥堵,我们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建立对拥堵的真正科学的定义。我们要依托道路交通管理技术的基础理论体系,先明确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1、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人和货物的安全运送;
  2、 安全运送的手段要求效率和更优化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道路资源的更合理占用;
  3、 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资源,首要的服务对象是本地居民和货物的运送需求,本地交通出行和通勤出行是最主要的交通内容;
  4、 衡量道路交通运送效率的首要指标,是社会出行时间总量和社会通勤时间总量;对居民影响最大的,是人均通勤时间。

推荐访问:城市交通 拥堵 定义 解决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