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论文综述


  摘要: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体因素,有学校、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客体因素,当主客体因素结合到一起便形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因此,防范青少年的犯罪需要从全位、多角度来进行,这一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够处理好青少年的犯罪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进而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主观因素;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客观因素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心理原因和外部不良心理环境因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内部因素;心理环境因素;心理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现状与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在犯罪学中,青少年一般是指十四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人,这一年龄阶段包含了两个阶段的人群,同时这一年龄阶段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变期,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属于未成年人,满十八周岁而又未满二十五周岁则属于青年人。
  在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是指已满十四周岁而未满十八周岁的少年刑事案件的法律法规,它主要包括立案、侦查、强制措施、检控、审查、处罚、矫正及康复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说,青少年犯罪包含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界定,综合起来讲,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二十五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根据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实施情况来看,其呈现出的现实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组织化程度加强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作案形式就是团伙性犯罪,当前来看,团伙性犯罪的比例在逐步的增加。以往的研究认为团伙犯罪的比例应该70%在左右,但是根据现有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966名青少年犯的调查发现,和其他人结伴实施共同犯罪的比例占到85.7%单独犯罪的紧占到14.3%。最重要的是青少年犯罪問题呈现出严重性的态势,不单纯的体现在犯罪团伙比例呈上升趋势这方面,而是这些犯罪团伙在组织程度方面有所提高,他们往往在分工协作方面比较精密,这些现象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给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
  2、暴力化程度加强
  青少年犯罪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暴力性,当前青少年犯罪暴力化的程度有些加强。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当青少年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突遇到被害人的强烈反抗时,立刻选择放弃的青少年犯仅有22.4%。约有77.6%的青少年犯会失去理智,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行为。这其中又有48.1%的青少年犯会在对被害人实施暴力之后直到对方停止反抗时自己才停止暴力行为,有6.1%的青少年犯直接选择了杀害被害人,有23.4%的青少年犯当实施暴力之后,如果被害人能被制服就制服,制服不了就选择停止。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将暴力犯罪进行到底的青少年犯占有54.2%。这就说明了青少年犯罪的暴力倾向已经在加强。
  3、预谋性犯罪増强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青少年心理处于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身体迅速发展,心理不够成熟,没有较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又很差,遇事容易冲动,因此,青少年的犯罪很少会认为他们本身就具有较坏的想法。可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也会有一些未成年人利用自己的身份犯罪逃脱法律的制裁。在整理其他的研究啦发现,有三个省份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9.6%的青少年犯属于故意犯罪,约有41.9%的青少年犯在犯罪前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37.7%的青少年犯尽管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构成刑事案件,但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只有16.6%的青少年犯在犯罪时是因为性情冲动,在无意识或浅意识下实施犯罪的。可以看出,青少年有计划的犯罪的意识也在增强。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的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主观因素
  1、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青少年处于成熟与半成熟的过渡期,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叛逆的情感是最强烈的时候,并且在这个时期极容易冲动,热血沸腾犯下错误。同时青春期的少年身体迅速成长,内心想要脱离家庭的束缚,自身能力让自己无法脱离,这种矛盾的情绪也会,内心的冲突也会让他们失去理智。
  2、青少年易形成低自我控制特质
  根据一般犯罪理论的观点,影响青少年出现违法或犯罪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低自我控制”,“低自我控制”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低自我控制者易于立即表达其情绪以及动机上的冲动,缺乏对事情的规划,无法履行承诺,缺乏冲动调节的能力,缺乏延宕满足的能力。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自身控制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一般犯罪理论中的低自我控制特质。我们在与青少年犯交谈或了解其案情时,发现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特质:如懒惰、自我中心、目中无人、耐挫力差、喜欢冒险和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等。
  3、犯罪动机的形成具有突发性
  青少年需求膨胀,有立即满足的倾向,但能力有限,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犯罪动机。从犯罪动机的产生方式来看,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开始并没有明显的犯罪动机,极易在外界刺激、引诱下产生不可抑制的犯罪意向。而一旦某种意向成形,就会在头脑中迅速蔓延至每一根神经,一触即发。很多的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少年犯认为他们是因为一时冲动或是在别人的误导下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所有的被调查者事后都感到很后悔,希望能重新做人。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动因客观因素
  1、不当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和不良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推荐访问:综述 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