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和习仲勋的战斗情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贺龙和习仲勋相识相交,结为亲密战友、革命搭档,并肩奋战,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
  首次合作
  贺龙与习仲勋第一次见面,是1937年在陕北富平县庄里镇大南巷的张家大院里。
  1937年7月,贺龙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部署,率领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驻扎在富平县庄里镇。司令部设在镇上大南巷张家大院内,等待中央军委改编。不久,红军前线总指挥部在关中腹地泾阳县云阳镇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并作出决定:由中共关中特委选派一批兵员,补充改编后的一二〇师,东渡黄河前线抗击日军。
  会后不几天,中共关中特委派负责同志专程赴庄里镇拜会即将出征的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等,介绍关中苏区的军事斗争情况、洽谈兵员选调问题。贺龙、关向应等热情接待。来人20岁出头,谦虚热诚的谈吐给贺龙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贺总,我就是富平县人。你们驻扎的庄里镇上的立诚中学,是我的母校。我在这所学校里加入共青团组织,我是从这里投身革命的。你们从这里出发奔赴前线打日本鬼子,我们组织人民群众支援自己的军队,是应该的。”此人即中共关中领导人习仲勋。
  贺龙到陕北时间虽不长但从中央党政军领导人口中对习仲勋还是有一定了解:习是党内有名的青年才俊,经常受到毛泽东等称赞。1934年至1935年因国民党军队围困南方革命根据地几乎丧失殆尽,唯有习参与创建的陕北根据地坚如磐石巍然屹立于黄土高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冲着刘志丹、习仲勋等共建的这块革命根据地而来,在此建立了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大本营。
  习仲勋回关中特委后把此行经过作了详细汇报。关中特委认真研究了选派兵员补充一二〇师的工作,予以细致部署。随即习仲勋同特委领导同志分别到关中部队和游击队中宣传发动、组织报名。经精心选拔抽调了500名优秀红军战士和游击队员编组成1个补充团,开赴富平县庄里镇一二〇师司令部驻地向贺龙报到。
  贺龙望着这支身强体健、士气高昂、几乎青一色西北汉子的队伍喜不自禁。他拍拍这个的肩膀捶捶那个的胸膛,竖起大姆指连声夸赞:“好样的,你们的习书记真慷慨啊!给我送来了真正的子弟兵!”他说:“你们在黄土地上长大,服西北水土,我要把你们用在刀刃上——狠狠打击日本鬼子!”
  从首次会面到首次合作,贺龙真心佩服年轻的习仲勋对党中央战略决策的理解力执行力、动员组织才能和指挥才干,看到了他对革命的正确判断和果敢处理问题的领导艺术。
  战友重逢
  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的习仲勋曾撰文回贺龙:“那时我任关中特委书记,还是个青年,对贺龙这位‘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民军领袖、南昌起义总指挥、赫赫有名的红军将领仰慕已久。我同他会面时,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关向应、甘泗淇也在那里。我们一见如故,十分亲切。贺总那堂堂的仪表,潇洒的气度、如火的豪情和爽朗诙谐的音容笑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几度在贺总的领导下工作,有段时间曾随他之后共负一个方面和地区的领导之责。长期相处,贺总的优良品德和作风使我深受教育。”
  其所指“共负一个方面和地区的领导之责”,是1947年7月至1949年10月。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会前,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分别同西北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领导研究确定加强西北战场的措施。周恩来在会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在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歼敌120万的战绩。会议通过了由贺龙统帅的晋绥军区重新并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决定。贺龙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中央部署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在前线管打仗;贺龙率领的联防军统管后方,形成前、后方既有分工又有协同配合的一体化战略布局。在党的决议面前,贺龙和习仲勋毅然赴命。布局10年前相识相交,此时又走到了一起。
  战友重逢,倍感亲切。贺龙对这位比自己小17岁的政委习仲勋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以来的历练与成绩很了解:他由陕北的群众领袖已成长为党和人民军队的高级干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猖狂进攻延安,他任西北野战军副政委。在4个多月里他协助彭德怀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的辉煌战绩。由此,西北野战军扭转了整个西北局势转入内线进攻。贺龙为习在战争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也對战友领导指挥才能的成长、成熟十分满意。
  在走到一起的两年多里,二人风雨兼程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反复在黄河两岸奔波。他们的工作与指挥千军万马打仗冲锋不同,做的是机动性很强、消耗力极大的野战部队的后盾。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整天在人民群众中穿梭,动员组织一切力量为前线服务。
  从边区向四周蔓延的战争波及到后方:抬担架、救伤员、做军鞋、筑工事、筹粮草、运输各种军用物资、整顿内部组织、肃清奸细、动员参军、接受和改造俘虏……哪方面也不容怠慢和耽误。前线和中央机关要人、要粮、要弹药,命令下达必须按时送到。同时二人迅速组建了两万名游击队员和10万民兵,像天罗地网般撒在陕北的沟岔峁岭,破坏和阻断敌人交通运输线,摧毁或拔除敌人据点、伏击敌人车队夺取武器、缉捕敌特分子,有力配合和支援主力部队作战,保卫和巩固了后方阵地。
  边区连年遭受大旱,粮食欠收,财政经济暂时陷入困境。二人把动员组织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作为联防军领导机关工作的重点和首要任务。青壮年都上前线后村里留下一些老幼、妇女,农村劳动力奇缺。他们针对支援战争和发展生产两不误的实际需要果断制定和推行精兵简政、紧缩开支的财政经济政策。号召辖域内各级各类学校调整课程,动员师生在农忙时节参加劳动。各级机关精简的干部全下派农村帮助农民种地;严厉要求部队、机关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尽量紧缩支出,杜绝贪污和浪费。通过这些积极稳健的财政经济政策和手段,到1948年边区的财政经济困难状况好转,粮食产量较前增加。

推荐访问:习仲勋 贺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