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奇同志倡导党内称同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尤其在对待同事的称谓上,刘少奇提倡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思想和公仆情怀,是自身修养的体现,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崇高风范、优秀品格永远铭记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劉少奇一生担任过许许多多重要领导职务,在1942年从盐城新四军驻地回延安,1943年3月起正式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后,先后任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研究局局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等。不管他的职务怎么变化,身边的工作人员称呼他“少奇同志”从未改变。刘少奇同志要求,不管是秘书、驾驶员、炊事员、护士等,只能叫他少奇同志,不能称呼他的职务与官衔,他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基层单位的负责人也是这样要求的。
  1947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时,其职务是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会议期间,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刘副主席”,甚至在呈送给他的报告、文件和讲话稿上都冠以“刘副主席”。刘少奇同志对这种做法很不乐意。他特意抓住机会表明态度,专门在一次会议上讨论了党内称呼问题。他首先向大家问道:“同志们,我们同在一个革命队伍里,志同道合地在一起奋斗,最亲切的称呼是什么呢?”与会人员突然听到这样的提问,一时摸不着头脑,会场一片宁静,与会人员互相对视,都在急切地等待答案。期盼之中,刘少奇同志大声地回答:“是同志!”
  接下来,刘少奇同志又诚恳地对大家说:“我称呼你们同志,希望你们也称呼我同志。我不喜欢你们叫我副主席。你们以后就叫我少奇同志,这样称呼我感觉很亲切。”从此“少奇同志”这个称呼就这样叫开了,几十年一直不变。纪念刘少奇同志100周年诞辰时,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也叫《少奇同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按照新颁布的《选举法》进行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同志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散会后的第一天,秘书杨俊向刘少奇同志报告工作。他来到刘少奇同志办公室门口,轻轻叫了声“委员长”,但刘少奇同志没有应声,头也不抬地继续伏案工作。杨俊以为刘少奇同志全神贯注地工作以致没有听见自己的声音,于是又稍稍抬高嗓音,再叫了一声“委员长”;可是刘少奇同志仍然没有什么反应,依旧若无其事地伏案工作。此时的杨俊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脑子快速地搜索自己有没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可是一时间也没发现不妥之处。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又找不到新的办法改变现状,只好壮着胆子提高声调叫了第三次“委员长”,声音比前两次响亮得多了。
  这回刘少奇同志终于有了反应,他不高兴地抬起头来看了看杨俊,表情严肃地说:“你怎么突然叫我这个,不感到别扭吗?”
  杨俊挨了批评,不知原因何在,很是委屈。他一直认为“委员长”是国家领导人正职,称呼他的职务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错。刘少奇同志见杨俊受了委屈不高兴,语气缓和下来,面带温和地对他说:“以后不要这样叫了,还是叫同志。叫同志多顺口啊!”听到刘少奇同志这么说,杨俊顿时恍然大悟。可是已经叫出口了,不知道如何是好,表情十分尴尬,只是低着头,两颊憋得通红,一副惶恐不安的表情。看到杨俊这个样子,王光美赶紧过来解围,和颜悦色地微笑着对杨俊说:“你怎么叫他委员长呀?委员长是对外的称呼,在家里还是像往常一样叫少奇同志嘛!既顺口,又亲切。”
  这件事之后,刘少奇同志郑重其事地给身边工作人员重申规矩:无论何时何地,对他一律称同志,而不要称呼他的职务。刘少奇同志耐心解释说:“在我们党内,只有对三个人可以称职务,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周总理,一个是朱总司令,因为这是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没有必要改,对其他人,应该一律互相称同志。”
  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后,称呼上也没有任何改变,除了在国际舞台、出国访问、外事活动、重要公务中必须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出席并称呼职务之外,在办公室、在国家机关、在家里和下基层视察工作,一律称呼他为“少奇同志”。当年6月,刘少奇同志到庐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因为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换了一批新人而不知道这个规矩,于是按通常的做法称呼他为“刘主席”。有一次有位勤务员来到办公室门口向正在专心办公的刘少奇同志提示说:“刘主席,该吃饭了。”刘少奇同志站起身来对他说:“请叫我少奇同志吧。你叫着顺口,我听着顺耳,彼此也觉得亲切。你说好不好啊!”勤务员听了后,刷的一下满脸通红,连忙改口叫道:“少奇同志,该吃饭了。”刘少奇同志很高兴地说:“这么叫就对了!”
  “同志”一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即志同道合之意。互称同志既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当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同志”一词提得更加响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国民党内部就提倡互称同志,孙中山语录“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已成为至理名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在中共一大纲领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互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
  196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专门就称呼问题发出《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至此,“同志”这一词已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和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方式。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再次指出:“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作风建设,淡化“官”念,顺应民心,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建立纯洁健康的同志关系,营造政通人和、团结干事的工作氛围。
  (作者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

推荐访问:同志 党内 倡导 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