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地区空港业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为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北上广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空港业发展,本文利用统计学、代数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三个Jordan标准型模型。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采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空港业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图形化的形象分析方法,对北上广地区交通业(重点是空港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图形化分析研究深度不够的缺陷,利用皮尔逊相关理论作为中介平台,由此将上述地区的空港业数据有序地引入到Jordan标准型模型中。最终实现了,将原本在代数学中应用的理论Jordan标准型理论,推广到经济学分析研究领域。通过对北上广地区Jordan标准型模型的深入分析研究,找到了北上广地区空港业发展的优势及不足,从而为上述三地区空港业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Jordan标准型模型;空港业;北上广地区;皮尔逊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5-0032-08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深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尤其是空港业[1],已经从之前的完全空白,发展到今天,成为居家、办公的首选出行工具。在未来的岁月,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外部环境,继续深入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能力,尤其是提升我国宏观经济的内生动力。笔者选择北上广地区(北京、上海、广州)为研究区域,以上述区域的交通运输业(尤其是空港业)[2-3]的发展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统计信息,利用代数学中的Jordan标准型理论展开北上广地区空港业发展的模型分析研究。
  吕斌和彭立维阐述了空港都市区这一概念内涵,并就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辨析。从技术的进步导致机场及航空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全球竞争方式的变化、城市发展模式多中心化的趋势、政府推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空港都市区形成的动力机制。在上述形成机制探讨的基础上,对我国空港都市区发展的阶段进行了判断,进而通过对我国空港都市区相关形成条件的考察,提出了我国空港都市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4]。隋广军等以广州白云机场的完善、改造为契机,通过对该机场深入分析研究,确定了该机场的设施和运输条件适应了飞机大型化和大规模运输的发展趋势,由此确定了其运输功能开始向空港经济转型。通过对其进行模型化的研究,得出:在技术信息化、产业软性化和经济国际化背景下,必须对广州空港经济的发展准确定位,挖掘潜在的空港产业,选择合适的空港产业体系,引导空港产业合理布局和培育空港产业园区,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改善空港条件,促进广州空港经济发展[5]。文雅以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从空港与腹地的双向作用和空港对腹地的单向辐射能力两个维度,构建了空港物流的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把广州国际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出空港与广东省21个市的引力和场强。实证结果显示:两大空港的货源地基本一致,空港货源之争日趋明显;由于区位和定位的不同,两大空港的物流业务各有侧重,这为空港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6]。梁小琴以财富论坛举办地选择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成都地区展开深入研究,着重是从其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进行研究,尤其是成都拥有着中西部地区最发达的航空交通和铁路物流。由此确定了财富论坛选择成都的深层次原因[7]
  二、北上广地区空港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及其宏观经济发展的分析
  我国自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以GDP作为衡量依据的经济总量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GDP总额从1980年的454 562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9 798 315百万元,GDP总量在30年增长了近90倍,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北京、上海、广东地区在此阶段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这成绩不仅包括经济成绩,还包括空港业[8]、交通运输业[9-10]所取得的成绩。
  1.北京地区空港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及其宏观经济发展的分析
  北京地区的研究具体数据来自历年北京统计年鉴,具体明细项为北京统计年鉴的“交通运输业”下的数据和当期北京统计年鉴的“综合”下的数据。将1982—2009年的北京地区上述数据(包括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汇总后,就得到如下数据,见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时间序列数据,较难发现空港业、交通运输业、宏观经济发展一系列数据的变化趋势,基于这一问题,我们将表1中的数据利用曲线的形式展现(由于表1的各项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在一张图上集中展现上述所有数据,我们将上述所有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对数化处理过程,采用以10为底的对数)),具体的展现结果见图1所示。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北京地区公路客运量从1982—1994年基本保持稳步发展,自1994年后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经过近15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北京地区民航客运量自1982—1985年稳步增长之后,于198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继续高速发展,并于2004年再次迎来井喷式发展,目前该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喜人。北京地区铁路客运量从1982年经过四年的发展,进入了徘徊期,徘徊的时间较长,持续了近14年后,于1999年重新迈入了上升通道。北京地区铁路货运量从1982年经过四年的发展,转入了徘徊期,徘徊的时间较长,截止2009年为止,北京地区铁路货运量依然处在徘徊阶段。北京地区公路货运量从1982年以来,经过近四年的徘徊发展,于1986年实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并且自该年度以后,公路货运量基本处于上升式发展通道,虽然其间出现过震荡,但是震荡周期较短,基本未对公路货运量发展做成负面影响。北京地区民航货运量从1982年以来,始终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发展势头目前开来,依然良好。北京地区管道货运量从1982年以来,经历了长达近20年的下行发展后,于2002年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直到2009年为止,该行业依然处于高速稳定发展阶段。北京地区宏观经济发展自1982年以来,基本处于稳步上升发展通道,在发展过程中,每间隔五年左右,宏观经济基本会经历一次放量调整,调整的间隔时长为两年左右。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北京地区空港业、交通运输业、宏观经济发展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推荐访问:空港 北上 地区 分析 研究